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部分

就在大家都不看好甘薯和玉米時,戶部和工部的幾位尚書和侍郎的眼睛亮了,戶部尚書左光斗首先問:“徐大人,你說甘薯和玉米耐旱,水稻我們不說只說在用水量上比起小麥來少多少?”

徐光啟說:“具體的沒仔細測算過,但至少省水一般以上,基本上可以栽下澆完水就不用管,當然連續幾月一顆雨不下也不行。”

左光斗這時轉身對天啟說:“皇上,臣有個想法,這北方各省天旱不假但並不是全省各地都旱,挨著河流的地方還是可以用人力或者水車提水的。臣的意思是離河近的栽種小麥,稍微遠的就栽種甘薯和玉米,產量少總比顆粒無收好,口感差總比餓肚子強。而且還有個好處就是這樣一來可以暫時停止移民,至少能節約一百萬兩銀子。”

天啟想了想說:“這個想法有點冒險也有點瘋狂不過可以賭一賭,銀子恐怕省不了,一半買糧食防止萬一另一半用來準備甘薯和玉米的種子吧,你們想賭一把朕就陪你們瘋一次。”

147 糧食雜交

其實天啟知道甘薯和玉米的前景,只不過沒有搞明白為什麼現在產量這麼低。既然博學院在研究就讓他們去做,專業的東西就要找專家,那些知道一點皮毛就成天到處顯擺的半桶水管理者是很討人厭的。一個官員需要做的就是平衡內部和協調內外關係,如果不務正業在具體事務上對搞技術的指手畫腳,再遇到個不唯理只唯權的專業人員,那這事多半要搞砸,就算勉強做成都會磕磕絆絆的難如人意。

見左光斗等戶部官員躍躍欲試,徐光啟這個搞技術的也是自信滿滿的,天啟就決定陪他們瘋一把。於是轉頭對徐光啟說:“徐大人開始說有三樣,現在只說了甘薯和玉米兩樣,還有一樣是什麼?”

徐光啟說:“還有一樣是馬鈴薯,預計著它的產量應該比甘薯和玉米還要高,而且吃起來也很好吃,無論是做為主食還是作菜都不錯,只是很多人不敢吃。”

天啟大為奇怪地問道:“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現在的馬鈴薯長得太嚇人需要逐年美化才能被人認可?”

徐光啟說:“那倒不是,因為有些馬鈴薯的皮和芽是青色的,人們就說它有毒。臣也試過多次煮熟了拿來喂貓狗雞等禽畜,但都沒發現毒死了的。人吃時青色部分不好吃是真的,但說有巨毒就有些誇張了,臣以前就知道這個東西,經過多年觀察和查問發現人們之所以說它有毒是人們把它和豆薯混淆了。”

天啟說:“既然徐大人說那什麼豆薯有毒,那朕就下旨讓人把豆薯從大明剷除乾淨,徐大人你看可好?”

徐光啟說:“皇上萬萬不可,這豆薯只是種子有巨毒,本身還是很好吃且沒毒的。它還有個絕大的好處就是能防治蟲害,在其它作物邊上栽些豆薯還可以防止蟲害進而增加產量。”

看來專業的就是專業的,該聽還得聽不能想當然,如果用行政命令去幹涉難免就會出問題。

左光斗這時說:“這個馬鈴薯既然產量比甘薯和玉米還高,而且照徐大人的說法它並沒有毒,是不是可以在北方大力推廣呢?”

徐光啟說:“完全可以,只是它的耐旱效能要比甘薯和玉米差,不過博學院可以慢慢培養耐旱性出來。”

什麼?你們現在已經可以選擇性地培養植物的效能了?這農作物的培養和搞雜交技術應該是幾百年以後的事了吧?天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非常詫異地看著徐光啟聽他的下一步解釋。

其他大臣這時更是驚歎不已了,早先徐光啟說了個甘薯和玉米耐旱,立即就引出一句說能省一百萬兩的話。這甘薯和玉米耐旱是原本存在的特性雖然可貴但也不是特別希奇,現在居然說能把不耐旱的東西培養得耐旱,那這個價值就不是一般人能衡量出來的了。甚至有人在問能不能把水稻培養一下然後種在他家後面的山坡上,這樣一來漫山遍野都是大米該有多壯觀?

徐光啟苦笑了一下說:“沒有那種可能,或者說暫時沒有那種可能,這培養耐旱性只是最初的一個想法,現在只有了一點點進展,也就是一點點。”

左光斗看著徐光啟說:“徐大人,就算是一點點進展你也說給大家聽聽嘛,聽聽也是高興的。”

天啟這時候也說道:“徐大人就說說你是怎麼做的吧,不然大家今晚會到你家裡去追根究底的。”

徐光啟對天啟說:“其實臣很多年前就發現大明的旱情是一年比一年重這一狀況了,一直在想能不能找到耐旱的作物,多年前就找到甘薯和玉米並且寫過甘薯篇給大家介紹過。後來發現甘薯和玉米的產量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