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部分

輕罰輕賞儘量減少人為干預,一切事務儘量用制度來管理,用制度來管理人會使管理者少很多事省很多心,這是精力和體力都有些衰退的中老年管理者喜歡乾的事,但壞處在於如果制度不硬就會讓人覺得不公平漸漸喪失人心。

林丹汗是個很有理想的異類,他不用制度管人喜歡自己說了算,但又很懶散怕麻煩,出了事除了責罵就沒有別的招,這就是刻薄寡恩所以內部怨恨他的大有人在,現在兩河口發生的事就很考驗他的政治智慧。

130 準備打仗(上)

就在林丹汗正為怎麼處理自己人而大傷腦筋的時候,天啟正在軍務院中聽關於朵顏部的傳說。

當年明成祖朱棣還是燕王時準備造反奪天下,為了防備身後的寧王在他背後捅刀子,就花重金買通了寧王手下的一幫蒙古人,這些蒙古人中就有朵顏部的人,這也說明了當時的蒙古人只認金銀沒有忠心。

燕王造反成功就開始封賞功臣,朵顏、福餘、泰寧等三部人馬受封后人稱其為兀良哈三衛,明朝允許他們在遼東一帶放牧並接受封賞。後來當福餘、泰寧兩部被東遷的喀爾喀部和插漢部聯手侵吞時,朵顏部先是狂奔到長城邊上接受明軍的保護,後來見明軍也保護不了他們就開始自保,自保手段就是放低身段向東邊的插漢部和西邊的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屈服進貢,這種忍辱負重的行為只見於漢人的史書,是一般蒙古人做不出來的。

朵顏部的蒙古人不是一般蒙古人,由於他們自低身份以至於他們的女子嫁到其他部時都只能當小老婆,但他們依然無怨無悔,一邊韜光養晦還一邊有所作為,這個作為就是利用明朝給他的封賞互市專利搞反滲透。

對朵顏部侵吞得最厲害的就是喀喇沁部,喀喇沁部有能力但腦袋不會轉彎還不學習。別個喀爾喀部對泰寧部和福餘部是先一口吞了再說,然後再冒充這兩部跟明朝交易並接受封賞,活得也很滋潤。喀喇沁部見朵顏部捧著明朝給的定期封賞還能互市交易的金飯碗,就忍住了沒下手只是要求朵顏部得到明朝賞賜後要分一些出來給他,時間一長雙方的關係就慢慢變了。

身份地位這東西只是一時的,長久的利益才是人心所向。就拿朵顏部嫁出去的女子來說,儘管按規矩嫁到丈夫家裡只能當小老婆,但這個小老婆在家中的地位比大老婆還要高,沒什麼別的只因為別個帶去的嫁妝多,還能在孃家定期領補助。假如朵顏部的女子死了老公或者被丈夫虐待,很多人二話不說帶上兒女就回孃家,因為孃家有吃有喝比在夫家隔幾天就要餓一頓的生活強多了。

就這樣慢慢地過了很多年,原來喀喇沁的人口慢慢向朵顏部流動,朵顏部跟喀喇沁部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融再也分不開了。對明朝來說他們是朵顏部,對外他們是喀喇沁部的代言人,到底是喀喇沁侵吞了朵顏還是朵顏同化了喀喇沁只有天知道。

聽了孫承宗、張維迎、高第、王永光等老臣的述說和補充,天啟漸漸明白了一貫溫順的朵顏部這次為什麼要暴起傷人了。一是兩河口的修建意味著朵顏部的封賞互市渠道不再是唯一的渠道,排他性和嫉妒心使他們失去了理智。二是明朝內部也很急躁,融合要求的逼迫使得朵顏部的人忍無可忍,只得奮起反抗毀城殺人。

看起來這解釋很有道理,不過天啟思來想去總覺得有那麼一些不尋常的味道在裡面。從朵顏部的一貫行為來看他們是很能忍的,為了一時的衝動就放棄明朝對他們的定期厚賞,這屬於非常典型的意氣用事,不符合朵顏部傳說中韜光養晦的一貫作風。天啟把自己的疑慮跟諸位大臣一說,孫承宗等人也覺得其中肯定有什麼內情,但這種事沒法猜測只能有了證據再說。

於是大家的話題又轉到女真人的談判要求上,說起女真人天啟眼中一亮,問孫承宗道:“先生,聽說這女真人跟蒙古科爾沁部殺馬結盟,努爾哈赤死前封科爾沁部的首領奧巴為土謝圖汗,並且把孫女嫁給了奧巴,你說會不會是科爾沁人挑唆喀喇沁人進攻兩河口築城的明軍呢?如果是這樣女真人就是主謀,他們也不是真心想和平,只是想用談判拖住我們好讓他騰出手來向北進攻。”

孫承宗想了想說:“沒有證據但很有可能。”

天啟說:“要不就這樣,談判我們照樣談判,但進攻不能停止。毛文龍的手下有三萬人,前一陣派出去了一萬五到遼東打仗效果很好,讓他馬上派另外一萬五千人去遼東繼續騷擾,不要讓皇太極有喘息之機。至於說銀子不用擔心,現在把全國的火耗都收歸中央錢莊所有,昨天中央錢莊的首次分紅已經讓左光斗笑得合不攏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