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部分

了很多意見,總的來說就是當時在單兵實力不如女真人時,多路分兵才給了敵人將明軍各個擊破的機會。假如當時所有軍隊抱團前進攻守分明,每到一處要地就先讓負責防守之人立營寨堅守,主攻軍隊四處偵察警戒。假如敵人進攻就會遇到防守軍隊和進攻軍隊的雙重打擊,假如敵人按兵不動我們就可以一直前進直到摧毀努爾哈赤的老巢赫圖阿拉。”

高第這時候說:“皇上建議在寧遠修建月字關城的構想確實奇妙,臣想皇上的構思應該源於攻守分工的想法,一般的一字城牆看起來非常堅固,但這種一字城牆的最大弱點就是一點被破即全線告破。月字關城其實就是將多條一字城牆豎著擺放,每兩條之間還可以聯成一節一節的像月亮的月字,這種佈置的最大好處就是敵人可以輕易前進,但進來後就會受到兩側的打擊,他又不可能一節一節拆城牆,真是奇思妙想啊!”

天啟點頭說:“朕那樣想也只是一時的想法,聽說後來在寧遠修建時他們還作了改進,把月字關城改成了月形關城,不知道改得怎麼樣效果如何?”

高第說:“當時主要是熊廷弼熊大人管的修建,他為什麼要改進臣不知道,臣只知道最後女真人在寧遠城下死了好幾千人。”

見天啟看過來,熊廷弼說:“臣與多位將領商議,發現皇上構思的月字關城其要點在於將薄弱的牆身藏了起來,這城牆就像狼一樣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說,將一字城牆豎著擺放敵人就不容易攻擊到牆體,因為他們無論挖哪一處的牆體都會受到上面牆頭和背後牆頭上守軍的雙重打擊,而且騎兵還可以從側面殺出。不過這樣做還是有弱點,就是敵人可以換個方向從開頭第一條城牆進攻,從旁邊進攻相當於進攻一字城牆,只不過數量多一點罷了。”

天啟點頭說:“這也是個問題,從中間進攻會受到夾擊,從邊上進攻確實沒有後顧之憂,這就是你們將月字關城改成月形關城的緣由嗎?你們又如何想到將豎著並排擺放的城牆圍成圈擺放的呢?”

熊廷弼說:“臣當時也沒有想到,恰好有個老兵提出個想法,說他見過一群聰明的馬在被狼群圍攻時,恰好因為剛剛長途跋涉體力不支要休息,這些馬就屁股向外圍成一圈。馬的最厲害之處是蹄子踢人,狼一撲過來馬一揚蹄就會踢在狼身上,老兵說他看到當場就有幾頭狼被馬踢死,最後馬休息夠了就向後退擴大圈子主動踢狼,狼群猝不及防之際出現漏洞,馬群趁機跑了出去。”

天啟點頭說:“看來民間多高人啊!熊大人身為高階官員能夠虛心聽取小兵的意見,這是成熟做大事的心態值得讚揚,希望你今後能夠繼續這樣做不要有高高在上的心思脫離普通百姓。”

熊廷弼因為意氣用事犯過一次錯誤,聽天啟這樣說他趕緊說道:“臣決不敢忘記皇上的教誨!”

天啟這時候問孫承宗:“先生說要領兵之人不起異心必須要做到四點,第一點是直接監督第二點就是互相監督,開始大家都說了攻守分開屬於互相配合,這互相監督又從何說起?”

孫承宗說:“互相配合是在戰時,而在平時就需要互相監督乃至於互相防範。我們成立的這七大軍區都必須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主守守在城裡,一切軍械、糧食、衣被等軍需品都必須由守城方控制住,任何人沒有軍務院的同意不得擅自取用。守軍的主要任務就是不斷加固城防,有條件還要在城外多設堡壘多備守城槍炮等器械,就這麼說吧,守軍心目中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而是戰爭時應該互相配合的自己方的進攻軍隊。”

天啟問:“這是為何?平時互相為假想敵戰爭時如何配合默契?”

孫承宗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而且這兩部分不但要互為假想敵,平時還不得私下有任何聯絡,就算進攻一方需要從城中調運補給,也必須經專人從第三地轉手交付。負責進攻的軍隊平時就住營帳裡,算是純粹的野戰軍隊,他們與負責防守的軍隊要有一定的距離。進攻軍隊發現防守軍隊出了城就要報告,防守軍隊發現進攻軍隊接近城池也要報告,這就是互相監督防止有人起異心,他們互相防範我們才安心,他們一團和氣了朝廷可就擔心了。”

天啟想了想說:“兵力強的沒多餘的武器糧食,有武器糧食的兵力不強,這也算是防止內部有人作亂的好辦法,大明這麼大外敵要想將大明滅了不容易,但只要出一兩個內鬼那可就真要命。互相監督就這麼辦,那第三個分其權力又是怎麼個說法?”

孫承宗說:“漢唐末期的軍閥都是管軍又管民,而且是一個人說了算不服從中央,或者表面上服從但實際上不把中央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