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容易滾動,萬一沒放穩傷了皇上或諸位大人臣就該死了。”
天啟點了點頭示意他去,然後叫張維迎和王永光都坐下喝茶,大家先謝過天啟然後坐了下來,王永光這時候問道:“皇上,開始臣聽你的意思是說打仗算是特殊事務,那麼武將的能力判定是不是就只看他的軍功呢?”
天啟說:“開始英國公還問到年齡和品級的掛鉤問題,這確實是個不好選擇的問題,看重年齡就會讓年輕人的能力無從施展,但不限制年齡就會讓很多老臣的經驗無從運用。朕想來想去還是決定要用年齡限制品級,因為年輕人有機會老年人機會不多要尊老,而且在今後要運用集體智慧,年輕人也可以在輔政院中把聰明才智貢獻出來,就像在軍務院中一樣出了好主意的給銀子獎勵不會白出主意的。”
見張維迎在一邊默默點頭,天啟對王永光說道:“王大人說軍人的軍功是不是代表其能力,朕認為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判定其能力之前,軍功確實是其能力的最好評判途徑。但是,朕對文臣的要求是服從和能力,而對軍人來說朕首先看重的是忠誠,能力都在其次。想去年魏忠賢內外勾結欺矇於朕,朕決定要剷除他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英國公,在朝中能力與英國公彷彿的有很多,但像英國公這樣既忠誠又有能力的人不多。”
聽了天啟的話,王永光羨慕地對張維迎說:“皇上對英國公的信任讓人羨慕,英國公好福氣啊!”
張維迎聽天啟提到去年的事,言下之意對自己的信任有增無減,加上王永光在一旁說羨慕自己,知道不說兩句表表忠心是不成的了,心中一陣激動說道:“自先祖張玉從成祖靖難開始,張氏一門一直蒙歷代皇帝看重,臣絕不敢辜負皇上的信任和祖輩的訓導,皇上有命臣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天啟笑道:“很好,我們君臣有情有義是朕的福氣也是大明的福氣,不過對武臣來說忠誠第一能力第二也不是朕才這樣說的。你們說三國中的武將誰最厲害?”
王永光想了想說:“臣聽人說過三國武將的派名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不過這都是傳言當不得真。”
天啟說:“其他人誰厲害誰不厲害先不說,呂布第一趙雲第二應該是沒有爭議的吧?”
張維迎說:“呂布能戰關羽張飛兩將,後兩人不敵還得加個劉備才成平手,呂布為第一是當然的,趙雲在長板坡連張飛都自認不如,排第二也應該沒有異議。”
天啟問:“那你們想過沒有,曹操一貫愛才,白門樓呂布要投降他他卻不答應反而把呂布殺了,長板坡他勸趙雲投降不成反而命令手下不許放冷箭,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在他心中願意投降的呂布不如不願投降的趙雲嗎?呂布可是排第一的哦。”
張維迎說:“臣知道為什麼,因為呂布為人沒有忠誠可言,先是跟了丁原結果殺了丁原,後又跟了董卓卻又殺了董卓,曹操可不想某天被呂布殺死。”
231 新王恭廠(下)
天啟跟張維迎和王永光三人正在談論武將的忠誠和能力的關係時,倪元璐來報告說已經把造大炮的地方清理好了,請天啟他們去看看提點建議。大家跟著倪元璐出門向前走了一段路,進了一個半邊是天井半邊是屋廊的地方,屋廊的地上豎立著一個大洞,裡面豎放著一根炮筒。大洞旁邊還有個坑,從幾級臺階下去可以到坑底橫著進洞,想必是為了固定炮筒方便加工。
天啟問倪元璐:“這就是你搞了大半年的新型大炮?看你像獻寶一樣,就說說這東西有什麼值得大家高興的?”
倪元璐說:“皇上,造炮這種事誰也不敢說一次就能成功,臣之所以高興是因為臣想出了一個妙招,不過還有點缺陷,假如能彌補這缺陷這新型大炮就跟以往的大炮有很大的不同。”
天啟聽倪元璐這樣說很感興趣地問:“你說說妙招在哪裡?缺陷又在哪裡?說不準朕和英國公還有王大人能給你幫上點忙。”
倪元璐說:“以往的大炮射程近容易炸膛,臣仔細研究發現射程近的原因是炮彈和火藥跟炮筒的大小不匹配,炸膛的原因主要是生鐵本身容易裂,加厚吧又太重不好搬運。前一陣鄧玉函他們說用銅造炮,因為銅比較軟比較綿造出來的炮確實不炸趟炮筒加工起來也方便,不過正因為銅比較軟所以開不了幾炮炮筒就變形了。臣偶然間想到,為什麼不用銅和生鐵結合起來造炮呢?生鐵做炮筒的前半部份銅做炮筒的後半部份不就解決了嗎?”
天啟想了想問:“就這麼簡單?”
倪元璐說:“只這些臣怎麼好意思獻寶?把炮筒分成兩個部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