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結好了安全束縛措施時,耳機裡傳來了2號的聲音:
“1號,作為公平競爭,機型隨你挑,你選什麼機型,我就選什麼機型,這臺模擬器可以模擬出國內任何一架戰鬥機的操作模式,甚至可以自定義設計引數。”
“好1殲-10!標準裝備。”
林默絲毫不客氣的應戰了,提出了一個現下主流機型。
既然有個航空師長的老子,殲-10這款正在換裝的機型,想必應該也不陌生。
“殲-10看來這位 1號也不是省油的燈!”
不論是另一個模擬艙內的2號王學軍,還是外面那些圍觀的人都小小驚訝了一把。
雖然殲…10這個擁有“棍子”諢名的主力機型已經在外界被眾所周知,但是空軍所有的航空部隊並沒有完全實現換裝。
一是產量有限,二是成本高昂,燒得都是老百姓們的血汗錢。
這不是保時捷法拉利,自動流水線上一轉出來了,成飛陣營的戰鬥機生產商苦逼的加班加點趕訂單,還要考慮出口訂單,因此駕駛殲-10依舊是少數精英的專利。
若要完成全部升級換代,恐怕中國空軍還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
許多殲-10飛行員都是從殲8上面升級過來的,能夠掌握殲-10戰鬥機的飛行員,基本上都是比較精銳的飛行員,至少隨便放到哪兒也不是任人收拾的一盤菜。
“好1自由選擇彈藥,一分鐘準備。”
2號王學軍倒是沒再小看林默,挑戰進入了倒計時。
儘管自己的飛行時間比絕大多數人還長,戰術機動和飛行基礎都是自小培養起來,紮實無比,王學軍卻絲毫不敢大意。
林默在點出機型和彈藥模式後,模擬艙內立刻亮了起來,彷彿身處於真實的殲-10座艙內,連儀表盤和操縱系統都發生了變化。
前後左右的覆蓋式顯示系統似乎應用了相當不錯的3D模擬技術,而且是純肉眼3D模式,加上航空頭盔上的3D偏振片,視野中的立體感越加強烈。
一架殲-10已經整裝待地的就緒於跑道之上,這就是模擬器的最大好處,可以根本不用考慮維護和後勤,直接上機作戰。
引擎點火,機體開始緩緩加速,推背感越來越強烈,這不是真正的過載,而是覆蓋全身的抗荷服和頭盔內的鋼片正在受到身後引力場的影響,給人體增加覆蓋到每一寸面板的壓力。
隨著轟鳴聲變得刺耳,林默拉動操縱桿,無縫罩式顯示器的影象立刻發生變化,因為有運算處理效能極強的巨型計算機支援下,操作反饋速度極快,而且各種特效全開,雙重3D疊加效果使人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每臺模擬器造架120億人民幣這錢可不是白投的,既然是模擬,就力求儘可能真實。
300米超短程起降,外面的大尺寸投影布上裁切出來的小圖片顯示出林默的機體以極快的速度拉起大仰角直接衝上天空,引得觀眾們一陣驚呼,殲-10的短距起降能力極其出色,但是要發揮出來,必需得對機體效能和操作非常熟悉才行。
雷達暫無反應,同樣以殲-10作為交戰兵器,雙方的效能引數完全一模一樣,這也是正常模擬飛行的一個缺陷,太完美了,完美有時也是缺陷.
現實中機體效能因為使用和保養,總有有一些差異,飛行員們稱之為戰鬥機的“脾性”或者“性格”,若是不能熟悉這種差異,往往會遭遇意外時會犯下大錯。
嘟嘟!~
隨著警報聲,雷達上面猛然跳出一個光點,是王學軍的座機,雙方較量的空戰地圖並不算很大。
林默果斷拉轉機頭在一聲模擬出來的撕裂音障爆響和小幅震顫中,全速衝向對方,空速管讀數迅速爬到了22馬赫。
殲…10的火控雷達同步開啟超視距鎖定,一枚PL…12中距空空導彈準備完畢。
在模擬艙裡,林默的光鏡術毫無用武之地,他能夠依賴的只有自己豐富的戰術經驗的駕駛技巧。
雙方遭遇戰中迎頭正對,雙方同時處於對方攻擊夾角內的機率極低,林默賭得就是這個機率,賭對方的機頭沒有對著自己的方向,那麼他就能佔到先手。
利用單方面攻擊夾角包裹目標的優勢,突然加速衝擊拉近距離,為超視距攻擊手段增加勝算,環環相扣的戰術思想,只有實戰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才會知道這種技巧。
顯然當林默從雷達上看到對方的時候,對方也同時看到了林默,可是雙方甫一出現的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