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部分

片可以說當雙目對視的那一刻起,這*的過程便註定了,這似乎是一見鍾情式的愛情,但實質上,意味著革命者的根源就在這些弱勢的人群中,即兩個人本來就是一個階層,這是無法更改的,這也是能夠相互得到寬容或接納的前提。

但小女孩的死卻很可怕,雖然詠咪的策劃是抱有良好祝願的,但溺水的意外卻是在情理之中的。小女孩很天真,但她卻是老闆的女兒,是註定的有錢階層,是註定的有錢人的後繼者,所以她的死實際上是對有錢人未來的一種破壞,即對有錢人是否能夠長久的一種破壞,雖然是無意的,但只要無產者有這種革命的願望,肯定就會有這種衝突的。所以當我們看到老闆看著詠咪及魯和小女孩親熱的照片時,我們都以為老闆會放過詠咪的,但導演無情地讓詠咪死去,無論如何,這種貧富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雖然可以暫時的存在,但卻不可能相互妥協的。

小女孩死後,影片的視點開始轉向老闆,這時有一個細節,即警察問老闆的發跡史。老闆原是一名電機工程師,這一點很重要,不但為以後情節設定上提供了保證,而且將老闆的社會性表露無遺,接受過高等教育最後變成了有錢人。他的有錢人身份並不是天生的,而也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後天形成的,甚至也遭受過妻子的白眼等,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一方面十分理解沒錢人的苦衷,另一方面他同樣憎恨貧窮。一個無產者變成有錢人後的最常態的一種心理契機,所以才有了影片後面他殺死魯的那一刻說的話,知道你是好人,但必須殺你。當然,這種心理狀態也表明他具有充當那個吃毒藥而死的小孩的父親的可能性。

小女孩火化的情節極為恐怖,鏡頭伸到了棺材裡面,那個布娃娃頭掉了,較為符合影片的整體風格,但緊接著小女孩的顯靈則令人多少有些難以琢磨,淌著水的小女孩問父親為什麼沒教自己游泳?

老闆對女兒的懷念是可見一斑的,但更重要的是,老闆已經知道了女兒的死的確是個意外,但他還是不能放過魯和詠咪,因為意外的產生是這些沒錢人對有錢人的挑戰,一個維護有錢階層的形象立即確立了起來。同樣的,在尋找線索的過程中,老闆看到了弱勢人群的生活窘境,最直接的刺激莫過於因為他的冷漠而被迫服毒的那家人,老闆受到了良心上的招喚,所以拯救了那個暫時沒有死去的小男孩,並充當其父親。

而詠咪此時所做的卻是幫助魯報復那群喪盡天良買賣器官的人。這些買賣器官的人無論對有錢階層還是無錢階層都是障礙,但實際上,他們之所以能生存恰恰因為他們是依靠有錢階層得以寄生的,所以實質上,雖然不代表有錢階層,對無產者的危害卻是等同的。當詠咪將自己的政治主張交到這些人手中時,實際上是一種嘲弄,絲毫沒有喚起良知的意味。

在魯復仇的同時,老闆也找到了詠咪,用電器這代表著絕對現代化的東西殺死了詠咪,後來抓獲魯的時候,老闆也用到了這個電器,對於無產者來說,也許現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或說最致命的傷害,而有錢者之所以有錢的主要工業原因便是有了電這種能源力量。

服毒的小男孩終於死去,基本完成報復的老闆再也不承認自己是那個小孩子的父親,完成報復就意味著他要重新迴歸自己的有錢人階層,良心在殺戮中已經喪失了,雖然他知道窮人也許並不是壞人,但窮人若破壞了富人的生活,那只有消滅掉,這是有錢人必須維護的東西。

魯的死在情理之中,死在水中被徹底釋放掉,被榨乾了,流盡了。

當我們為影片中過多血腥暴力的手段而感到五臟空虛,而心甘情願地接受這種類似於自虐的情節與鏡頭挑戰時,往往會忽略了影片傳達出的導演的社會慾望(我更希望這是一種社會慾望而不是政治慾望,因為貧富差異是我們最能感受到的東西)。對於此片來說,線索肯定是復仇的,只是在人物視點上做了一個轉換,從魯到老闆,但其精神內涵的線索卻是詠咪這個人。在我看來,讀懂這個人就讀懂了整部影片。

至於那些鏡頭語言與血淋淋的情節設定,其對殘忍的誇張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當然,少兒不宜!

韓兮

2006…10…12於通州 。 想看書來

《藍宇》:同志不同志

四年前,網上有一篇小說名叫《北京故事》,講述的是關於同性戀之間的話題。說句實在話,那部作品並不很好,因為有大量的*描寫,所以它倒著實也有了一群讀者。可是即便這樣,許多人還是為此而流了淚。沒過多久,根據這部小說改篇的電影《藍宇》在金馬獎上大露風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