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脆繞過張歆,求到了程啟頭上。
要依程啟的性子,一定會設法解釋推託。他也就是從張歆那裡聽了幾句,並不瞭解那些作物,手頭更沒種子。只是這樣一來,就可能被認為幫著張歆藏私。
還好這事先被董氏知道,一邊讓管家細問情由,一邊讓人去找張歆討些種子來應付。她沒有張歆那麼明確的想法,卻也敏感到這是個對程啟有利的機會。
張歆一聽給程啟惹了麻煩,不敢怠慢,連忙吩咐阿金把自家留的種子分出一半來,送去給董氏。
見張歆如此乾脆,董氏大為好感,留下一半,剩下一半讓阿金帶回去。留下的種子中,董氏又收起一半,讓管事安排來年在莊子上種植,這才把剩下的拿出來,分成小包。
董氏讓管家傳話說:“不錯,種子是我家大爺帶回來的。只是原先也不知道有什麼用處,只胡亂種了幾棵玩耍。如今既然大家都說是好東西,看來真是有用的。只是,原來種的少,手頭種子不多。我們老夫人吩咐拿出一半來分給鄉親,先來先得。今年沒分到的,也不必著急。剩下一半種子,老夫人已吩咐明年拿到莊上種,收成的,還分給鄉親作種。”
董氏有程董兩大家族背書,說出的話,無人不信。來的人歡歡喜喜拿了種子回家。聽到訊息的人,有的根本沒見過不知道都是什麼東西,本著佔便宜不吃虧的想法,也趕忙上門討。來得晚的,沒拿到種子,就在管家處登記,開始排明年的隊。
一個福壽閣,一次謠言風波,還有免費派送新作物種子,使得程啟在短短一年內,一躍成為程氏風頭最強勁的新聞人物,威望不足,名聲已然不小。
程啟的寬厚誠實,溫和可親,善良大方,見義勇為,甚至他被上層人物嫌棄的帶著土氣的面貌,有些笨拙的言行,贏得了普通老百姓的極大好感。
董氏又驚又喜。董家在泉州以西佔有大片土地茶園,是閩南三大茶商之一。作為董老太爺寵愛的唯一嫡女,從小參與管家和生意,董氏從來不喜歡忍氣吞聲,更不是個低調的人。然而,她嫁的是程氏旁系子弟,一個父子相承一貫低調的家庭。
論起財大氣粗,他們這一支遠遠比不上嫡支。幾代耕讀,兩代有人科舉出仕,門楣卻是清貴。商家之女的她攜帶大筆嫁妝嫁過來,卻是讓出身破落士族的婆婆不喜歡,還把小兒子不肯讀書跑去做生意歸為董氏的錯。
那幾年,董氏被婆婆重重的規矩壓得鬱悶,最終還是靠著管家理財的本領才站住腳,直到掙出那個大院子,才終於能暢快地喘氣,只是仍憋著股勁。
丈夫是個有能耐的,性子也不古板,只是被家主族兄吃得死死,竟置妻兒於不顧。兩個兒子都是好的,只是憑她怎麼教導,仍是遺傳了丈夫的個性,遇事先忍讓,低調不肯出頭。
夫妻母子二三十年經營下來,他們這一房的經濟實力比嫡支的幾房已經不弱。董氏和程三老爺唯有一點相同——他們都認為沒有程四的幫助,現任家主得不到這個位置,也坐不到現在。
雖然程四的作用是巨大的,他一直在家主的影子裡,並沒得到應有的尊敬,連累他們這一房也常被欺負。董氏氣憤不甘,對丈夫失望了,只想扶持兒子出頭,爭一口氣,可程啟——
董氏都已經失望了,準備放棄了,沒想到因為張歆的出現,短短一年就達成了她十年也沒能做到的目標。程啟名氣大了,性格也開始露出稜角。
董氏對張歆的感覺是矛盾的。欣賞這個女子,感激她帶來的改變。如果僅僅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她會很喜歡兒子遇到這樣的朋友。可一想到兒子對她的愛戀,相當於非她不娶的宣言,董氏心裡就酸酸的,不痛快,不能接受她的身份。
最貼心的女兒卻不理解她的心情,歡快地說:“大哥自從遇到張氏,真是時來運轉,做什麼都順利,又發財,又出名。”
董氏哼了一聲:“我們家不在乎那幾個錢。”
程秀是她的貼心小棉襖:“錢是小事,光明正大又穩賺不賠,還能撈名氣的機會,可是難得。更要緊的是這把運勢。我覺著張氏命中帶旺。你看她回來不久,就已經帶得家族親友出了困境,顯出興旺之象。大哥好眼力,把酒樓交給他,雖說男女大防,難得見面,卻成了離張氏最近之人,受惠也最多。這樣女子,哪家娶去,必定旺家旺夫旺子。”
董氏的心被“旺子”撩撥了一下,想到張氏兒女雙全,長得好,聰明乖巧,至少已經證明她能生兒子,也會教孩子。臉上卻冷了下來:“你就這麼中意她?非要她做你大嫂?”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