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她們走到這群人中最年長、最嚴肅、最威嚴的婦女前面,朋友脫口說道:“我的朋友需要你們為她祈禱,拜託你!”

這位婦女嚴肅的神情立刻變成充滿愛心的關切。她沒有回答,也沒有問任何問題。她看了琳恩一眼,就揮手把其他婦女召集過來,開始工作。這些婦女把琳恩圍在中央,開始祈禱——事實上她們是在吟詠或吟唱,或做一些琳恩和她的朋友從來沒有聽過或見過的事情。等她們祈禱完畢,琳恩已經跪在中間哭成了淚人兒。她的朋友倚著牆,也哭個不停。琳恩後來告訴朋友,這是她一生中一次非凡的經歷。她保證再也不去找史蒂夫的車子了。

幾天後,琳恩在處理梳妝檯上的一些信件和舊檔案時,看到一個信封上寫著比肯街的地址、收件人姓名和公寓號碼。這個信封可能一直混在梳妝檯上的這堆雜物裡。她立刻打電話給朋友,電話才剛放下,朋友已經開著車趕到,在門口按喇叭。她來陪琳恩,琳恩許諾這是她們最後一次“比肯街尋車旅行”。琳恩簡直變了一個人。她沉默又帶點神秘,幾乎是很平靜的。她眼睛直愣愣的,一言不發。車子還沒有停好,琳就徑直朝那座大樓走去。“你要去哪兒?”她呆滯的眼神讓朋友很擔心。“你要怎麼辦?你要對他說什麼?”琳一聲不吭,也沒有回頭看。

就好像她有雷達一樣。她一下子就找到門鈴,按下去,按了好幾次。朋友一直在重複問同樣的蠢問題。琳一直在按門鈴。屋子裡有人問道:“誰?”“噢,老天!是史蒂夫!他在應門!這個大白痴!”朋友心想。

“是琳。”她儘可能平靜地答道,彷彿她只是上門推銷化妝品而已。令朋友大吃一驚的是,公寓大樓的門居然應聲而開,琳走了進去。朋友驚訝得嘴都合不攏,雙腳似乎在原地生了根。琳走出了朋友的視線,走進了那個該死的公寓。公寓就在一層,離大門不到十碼。

四十五秒鐘後,琳又出現了,史蒂夫就跟在她後面。他左肩搭著一件白襯衫,跟著琳走出公寓大樓。當他們走過去的時候,琳伸出手按了一下還怔怔地站在原地的朋友。經過整整一天的煎熬之後,琳第一次開口跟朋友說話:“我要回家洗衣服。”

如果你想參與遊戲,必須知道遊戲規則

你是自己所尋求的愛,所想要的伴;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自己的知己。正如女詩人奧德·羅德寫的:“你是自己尋找的那個人。”你想找別人做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才辦得到。當你走出家門,進入世界,尋找愛、工作或財富時,要意識到你正把自己的東西——你的靈魂、你的智慧、你的身體——擺上檯面。如果你對自己這個人和所擁有的事物不太滿意,怎麼能夠期望得到斤兩不差、完全匹配的東西?如果你不瞭解真正的自己,就出去尋找愛情,會惹上很大的麻煩。最好把你的東西收起來,回家,否則你在這個世界找到的東西,會把你整得很慘。

我們大多數人都想知道如何改善自己的情感關係,使其一帆風順;他們都把重心放在“愛你”,而忽略了“愛我”。自愛意味著肯花時間對自己微笑,傾聽自己的心聲,溫柔地擁抱自己。如果不願花時間先愛自己,想在情感關係中尋找的事物就會一直遙不可得。這種完全接納自己、誠實認知自己、信賴自己和欣賞自己的經歷,決定我們是否能讓自己的情感關係圓滿如意。當我們有了這種自愛,我們就會心甘情願地去建立、發展和維持情感關係,做需做的事,不管這些事是否棘手。

如果你在尋找新房子,你會花上許多時間敲定一些細節——廚房的大小、幾個臥房和浴室等等。你到市場上買東西之前,也會先確定一下細節問題。尋找愛的旅程也是如此。在你開始尋找之前,必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有些人迫不及待地衝到市場,看到李子、麵包,就捏捏摸摸,只要是感覺、看起來或聞起來不錯,就買下來,根本不瞭解怎樣才叫“好”。對你來說,好的東西必須滿足你對細節的要求。對你來說,好的東西會擴大你對自己的深切體驗,提升你的意識水平,讓你更能體會生活中的安適。對你來說,好的東西最後會被證明,它對那些進入你生命的人也有好處。

你在看什麼?在尋找什麼?你是用什麼來看的?這三個問題對發現真愛至關重要。如果你是近視眼或遠視眼,或是正忍受著視線模糊的痛苦,你很可能在愛好不容易出現時,卻白白錯過。如果你不知道要找什麼,或到哪裡找,等你要找的東西出現時,你怎麼會認得出來?如果你是依據已經有裂痕、褪色和捲了邊的舊照片來尋找,你可能就錯過一些對整幅畫面至關重要的小細節。因此,你必須不斷地檢查“視力”,檢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