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王趙聿珣帶著兩名貼身護衛沿著黑漆漆的小路往那艘飄著琴聲的船走去。
夜風撲面而來,吹拂在瑾王的臉上和衣袍上,讓他不禁精神一振。
雖然連續趕了一天的路,四肢已經疲憊不堪,可被這夜風一吹他就立即神清氣爽、倦意全無了。
到達岸邊,趙聿珣停下腳步觀察眼前的那艘船。
這是一艘大約能承載三十餘人的船,從外形來看非常普通,不過透過燈光隱約可見其中的一間房間是佈置得非常豪華的。
琴聲就是從那間房間傳出來的,此時,他還聽到了那撫琴人低迴婉轉的歌聲。
她唱的是一首遊子登高思念故鄉的曲,琴聲如訴,聲聲纏綿,聽著聽著,瑾王便覺愁腸百轉,心也已飛回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城。
這位撫琴淺唱之人應該是心中有大深情並且經歷過背井離鄉之苦的,不然斷唱不出這種感覺來。
此刻,瑾王雖然沒有見到她的面,卻因為這琴聲、這歌聲而感覺彼此神交已久。他略一回神,跳上了那艘船的甲板。
他的兩名貼身侍衛也隨即跟著上了船。
想必是聽到了動靜,船裡立即走出來一個年約五十來歲的男人,緊跟著又走出來一位四十來歲的婦人,他們的目光警惕中又帶著禮貌,正直直地朝瑾王看來。
瑾王輕咳了一聲,解釋道:“我是旁邊喜客來客棧裡的住客,聽到這邊有琴聲和歌聲,便想來看看。”
那男人立即滿臉微笑地說:“歡迎歡迎,在這裡聽曲是一個時辰一錢銀子,包酒水,客官還可以點曲。”
這麼說,撫琴和唱歌的那女子應該是位歌伎。
瑾王頓時五味雜陳。
他原本以為這是一艘私人家的船,在船裡撫琴的人正是這艘船的主人或者主人的女兒,沒想到……
還是太少關注民情的緣故,瑾王在心裡懊惱地說。
不過他沒有再猶豫,立即跟著那一男一女往那間亮著燈光的房間去。
在去的途中他問那男人:“現在在撫琴的這位女子叫什麼名字?是你們的女兒嗎?”
那男人恭敬地答道:“她叫明月,是小的堂侄女。”
“怎麼讓她出來拋頭露面?她的父母呢?”瑾王皺眉問。
“她的父母幾年前相繼病逝了。”那男人低聲答道,又斟酌了一下才繼續說:“我們來自貧窮人家,沒有能力把她養在深閨裡。”
瑾王聽了心裡便有些不舒服,但沒有再說什麼。
眼前便是那女子撫琴的房間了,瑾王站定整理了一下衣服才走進去。
但眼前的情景又讓他不自覺地愣住了——房間內整齊擺著八張桌子,每張桌子旁又設了兩張凳子,此刻,這十六張凳子上全坐滿了人。全都是男人。
在這些桌子的前面設定有一個不大的看臺,一名身穿白色繡花裙、頭梳雙環髻的妙齡女子正微俯著頭專注地撫琴。
雖然隔得不太近,但瑾王還是敏銳地發現——這女子的容貌長得跟馮玉有幾分相像。瑾王的整顆心都快要跳出來,他不自覺地朝她的方向走去。
在座的那十六位男子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瑾王。
但見來人雖然衣裝樸素,但渾身上下皆透著逼人的貴氣,配上他俊美的容貌和高大挺拔的身姿,越發顯得清新俊逸、氣度非凡。
這是誰家的公子呢?眾人不禁暗暗猜測。
就在大家紛紛猜測時臺上的女子也微微抬頭朝臺下看,這麼一來就和瑾王的目光碰上了。
兩人皆愣在了那裡。
由於兩人此時相隔不遠,瑾王發現明月的五官跟馮玉的非常相似,而且連神韻都相似。
如果她們兩個站在一起,恐怕誰都會認為她們是姐妹的。
瑾王呆呆地看著她,一顆心慢慢地變得溫暖、柔軟了起來。
這種感覺很奇妙,有如陷入了戀愛。
那邊,明月的堂伯父已經讓人給瑾王在前排最中間的位置擺了桌子和凳子。
瑾王隨即坐下,目光依然注視著臺上的人。
在座的人開始低聲地議論。
他們在猜測他的身份。當然,他們沒有一個猜對的。
瑾王朝臺上的女子微笑,臺上的女子也朝瑾王微笑。
在他的注視下,她彷彿被賦予了神力,又像是被什麼喚醒了內心最柔軟的那部分,她撫琴的手指更加溫柔了,聲音更加深情了,臉上的笑容也更加燦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