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怎麼著他以後也要組建自己的領導班子。
尹泰和馬齊這兩個老臣耳又聾眼又花,且和福惠還不是一條心,與其留著給自己添堵,不如打一開始就放他們回家頤養天年,也省著以後因為政見不合撕破臉皮,到時候雙方的面子都不好看。
所以福惠也就只是客氣的挽留了幾句,便批准了他們的致仕請求。
不過福惠當時可真沒想到幾天之後怡親王也會被雍正攛掇的辭職啊。
好在他這個十三叔不僅不貪戀權勢,而且還很富有同情心。
看見自個兒侄子真有點捉襟見肘的意思,便爽快的點頭,答應再留在福惠身邊輔佐他一段時間。
當然福惠是沒那個膽子讓怡親王對他下跪的,所以不用他老爹開口,福惠就對專對這事兒下了一道聖旨,讓怡親王對待他就像是對待自家晚輩即可,不必行君臣之禮。
不過很明顯,這事兒福惠是想當然了,想讓一向謙恭謹慎的怡親王接受這份恩典,那絕對可以說是天方夜譚,當初雍正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糖衣炮彈給了不少,可怡親王都是竭力推辭。
於是福惠索性也就不白費那口舌了,直接就在懋勤殿備了椅子,怡親王只要過來奏事,福惠就讓太監把椅子抬上來。
幾次下來,耿直的怡親王終於是被福惠給掰彎了,過來上奏的時候再看到屋裡放著的椅子,不用福惠去勸就會自動自覺的坐下說事兒。
當然為了使怡親王不會覺得太尷尬,懋勤殿備了不止一把椅子,召見那些年紀比較老邁的大臣時,福惠也會讓他們行禮之後坐下來慢慢說。
畢竟有些官員歲數大了,再讓他們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福惠實在有些於心不忍。
就連一些年紀比較輕的,福惠也是讓他們站著回話。
因為福惠和大臣們商討事情,有的時候真的不是一句兩句就能夠說的清的。跪著沒幾分鐘,那腿就得麻。
就是時常練習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春秋的時候還好點,冬夏兩季那純粹就是酷刑,福惠可是嘗過那滋味,他還算是身體好的,要擱在那些平時不太運動的大臣們身上,沒幾個能受得了的。
朝中三品以上,曾經在皇帝身邊做過事兒的文官,拉出來,十個裡面得有九個腿腳是有些毛病的。
所以一般情況下,福惠儘量不讓他們長時間的跪著,跪出什麼事兒來哪多哪少啊?
至於三跪九拜的大禮,現階段福惠還不想對此做出調整,倒不是因為福惠想要從中找到什麼優越感,而是純粹不想一上臺就那麼標新立異,顛覆傳統。
雖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這火要是燒得太急,那就很可能引火**了。
福惠不想在此時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除了因為想給他老爹雍正留點面子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前陣子福惠剛因為立後的事情在朝堂上和群臣們展開一場唇槍舌戰的當庭辯論,這個時候真的不太適宜再招惹他們徒生事端了。
要說這立後的事情,還真不是福惠自己挑的頭。
他和阿蘭還有雍正的意思,都是想要過一段時間再提這事兒。
結果沒成想,那些喜歡多管閒事的大臣們實在是耐不住寂寞,自己家後院裡三妻四妾還沒擺弄明白,就來操心皇帝的終身大事。
福惠繼位之後,將自己身邊很多的親信都提拔了上來,譬如說福惠的兩位老師劉統勳和汪由敦。
劉統勳之前被雍正派去跟隨大學士嵇曾筠到浙江學習海塘工程和治水之法。這次福惠上臺他就直接被提拔內閣學士。
不過目前劉統勳暫時被福惠留到了南方治河,而已經年近七旬的嵇曾筠則被福惠調回了京城和家人團聚。
而汪由敦由於比較年長,性格謹慎,且慮事周全,辦事敏練。福惠思慮再三最後決定將他調往雲南,以雲貴總督的身份去處理苗疆事務。
除此之外,還有像阿桂,嵇璜還蔣溥這樣的二代同盟們,福惠雖然沒有一下子就將他們的官職提拔的很高,但都是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上。
即便如此,在朝廷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勢力對福惠並不感冒,也許是看他年紀小,覺著他好欺負,容易擺弄,所以很多在雍正掌權時像縮頭烏龜一樣,八竿子打不出來個屁的孬種,這個時候又跑出來張牙舞爪了。
但他們卻是被福惠儒雅的外表所迷惑而忽略了一點,福惠身體裡流著的那可是愛新覺羅氏和年氏兩家的血脈。
誰要敢衝他呲牙,他就敢拿刀子豁了他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