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喇嘛達爾札’押解‘羅卜藏丹津’回京。
雍正和一眾大臣對於究竟該如何處置他這個問題商討了一下,這究竟是殺還是不殺,朝廷上下意見不一。
雍正後來是不耐煩了,真是的,殺個把人都要唧唧歪歪的。
先把人關進去,到時候在派人喂點□□那不就結了。
不過這話不能在朝上說,所以雍正就給怡親王使了個眼色,胤祥隨即心領神會提議先辦一場獻俘禮,至於究竟該如何處置,先關進大牢讓他呆一段時間再說。
在朝上,但凡是怡親王若是提出了什麼意見,總有那麼幾個臉皮厚的跟屁蟲響應的。
雍正就深知這一點,所以和怡親王兩人來了個裡應外合,這問題很快就拍板決定了。
有的時候,雍正都覺得上朝的那幫大臣很是多餘,真正能拿出好意見的就那麼幾個,倒不如以後就只讓他們幾個上朝得了,既省時間又省事兒,聽那幫人在底下扯皮純屬就是自己找罪受。
第51章 同盟卡
要說這次‘羅卜藏丹津’能順順當當的從新疆準噶爾運過來,福惠和阿蘭兩個人在這裡頭可真是出了不少的力。
因為朝鮮進貢冒牌人參而導致福惠病情加重的事情,所以去年雍正臨時起意,準備出兵攻打朝鮮。
雍正借東巡祭祖之機,率領數萬軍隊抵達盛京。
而與此同時準噶爾汗國也在和沙俄交戰,若是歷史的劇本沒有改變的話,雍正應該就會採取張廷玉的意見趁虛而入,出兵去攻打準噶爾。
不過張廷玉先前被雍正貶去了河東,朝中的一切政務又交由怡親王等人全權處理,而且大批的官兵也被雍正調取了朝鮮前線,這些事兒加在了一起,就使得清朝原本出兵準噶爾的計劃暫時擱置了。
福惠之前對這些都不太清楚,回到紫禁城之後,有一天他閒著無聊就跑去雍正那看他批摺子。
正好就看見了雍正手上那份關於準噶爾汗國擒獲‘羅卜藏丹津’的奏報。
福惠本不認識這個讓雍正恨的咬牙切齒的‘蘿蔔’,不過他見雍正讀了那份奏報之後喜上眉梢,心裡就對那根‘蘿蔔’產生了一點興趣。
福惠回去詳細的翻看了一下史料,真是覺得這‘蘿蔔’還真是福大命大,準噶爾汗王奉命派人解送‘蘿蔔’,走到一半時候聽說清軍過來要攻打,就又帶著這根‘蘿蔔’回伊犁去了,苟且偷生的在新疆又活了近三十年。
到最後終於在清軍平定準噶爾的時候逮到了他,捉回北京之後,乾隆不僅免了他的死罪,還給他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在內蒙古安置了下來。
看完那些資料之後,福慧真是止不住的感慨,
也太特麼的仁慈了!
弘曆的腦子裡全特麼的是翔嗎?!
死去的青海的蒙古族人和那些清朝的官兵全特麼的白犧牲了
當初耗費了那麼多人力物力全特麼的一筆勾銷了,他還順帶將人家的生活溫飽問題給解決了!
福惠在腦子裡不斷的問候著熹妃娘娘,生的這叫什麼兒子?
弘曆的存在簡直是拉低了他們清朝皇子的智商。
福惠現在對弘曆身世抱有強烈的質疑,會不會就像野史上所說的那樣,弘曆他根本就不是雍正的兒子?
不過抱怨歸抱怨,福惠沒有忽略把正事兒給忽略了。
福惠覺得雍正當初進軍準噶爾的時間不對,什麼都沒準備好就派兵過去,早早的就讓準噶爾那邊得到了訊息,他們清朝的大軍還沒到地方離得老遠呢,而對方早就嚴陣以待了。
等到清朝這邊的軍隊經過長途跋涉好不容易到達了目的地,正是兵困馬乏的時候,人家準噶爾汗國來個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突襲而至趁虛而入,那清朝焉有不敗的道理?
雖然歷史上清朝最終戰勝了準噶爾汗國,迫使其議和,可那仗打的純屬是在磨時間比後援,完全是一場消耗戰,說實話贏得並不怎麼光彩。
對於‘噶爾丹策零’這人,福惠打從心眼裡佩服,有遠見有膽識,在沙俄和清朝的兩邊夾擊下還能夠堅持那麼長的時間,那準噶爾汗國的實力可見一斑,由此也可見‘噶爾丹策零’的治國有方。
而且‘噶爾丹策零’此人為收復失地,長期與沙俄鬥爭,絕對稱得上蒙古歷史上的英雄豪傑了。
對於這樣的人,將他作為自己的敵人不是太可惜了嗎,若是可以,福惠希望雍正可以和他握手言和,大家一起來抵禦沙俄的侵略那樣不是更好!
福惠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