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有沒有錢,無論家裡人有多少,在這裡,家家戶戶到了年底的時候都會選取準備好的黃豆泡軟磨成漿,或者找人幫忙,或者自己親自上場,都會做出不少的豆腐來給一家準備過年吃的。
豆腐的製作附近村裡就李偉媽做的最好,無論豆腐腦還是豆皮以及成品豆腐和副成品豆腐渣,經過李偉媽的手後都會變的賞心入目,色香味具全。這個是附近村的村民公認的,前世的李偉上高中的時候他每月的生活費就是老媽每天辛苦做豆腐賣了給他換來的。
“做豆腐有很多講究的,大豆質量的好壞,水的質量的好壞,還有磨的粗細以及滷水和點滷水也一樣重要,只有這些都好了,做出好的豆腐出來那就是經驗問題了。我們家的豆腐都是用自家的深井水來做的,滷水就是獨家配方,所以才能做好的豆腐出來。”李偉媽一邊看著熱氣騰騰的豆漿,一邊微笑著對著鏡頭講述自己做豆腐的心得。
因為李偉媽的手藝最好,蔣靖他們自然就選擇了李偉媽做豆腐為拍攝物件的,他們將全程跟蹤拍攝,到最後再篩選合適的鏡頭留下。然後還趁機在休息的時候,挾私的來上一碗香噴噴的豆腐腦解解嘴讒。
喜歡甜的則直接放點白糖進去拌勻就可以了,象李偉這種喜歡鹹辣的,就會放點鹽或醬油進去,然後加點他們家裡那種自己製作的辣椒麵進去,一碗滾燙燙的鹹辣豆腐腦兩口就能吃的乾乾儘儘,吃了還想再來一碗。
比起豆腐腦,豆皮就不能現吃了。那個從盛裝豆漿的木桶裡面用細竹竿挑了起來後,要涼幹後才能拿來做菜的,可以用水泡軟炒著吃,也可以炸一下後同肉一起燉著或者蒸著吃的。
而一邊經過壓榨涼幹出來的四方豆腐成品,在李偉家這邊稱作水豆腐的。這種整團的豆腐還要用刀按照豆腐箱留下的格子印分成一塊一塊的,然後可以用來做湯或者煲魚頭的。或者用油稍稍炸下兩邊,和大蒜幹辣椒一起炒著吃的,味道非常不錯的。
剩下的水豆腐則要繼續晾上一段時間,然後再切成小片炸成金黃的豆腐,撒上鹽稍稍醃製下放到乾燥防潮的地方,這樣整個春節期間做菜用的豆腐就有保證了。這種用油炸過的豆腐可以切成細小的片和細米粉一起做湯,也可以單獨用辣椒和大蒜一起炒個菜出來,還可以和扣肉放到一起蒸著吃,無論怎麼做。味道都是非常不錯的。
除了把水豆腐切塊油炸,還有把那種從格子裡面劃出來的整塊的水豆腐晾乾熏製下成為豆乾的,這個也可以稱為香乾,也可以放上很長時間的一種豆腐製品。在一些飯店裡面經常可以看到一道香乾炒肉的菜,這個香乾就是這樣製作出來的。
勤勞的家庭主婦們不僅要製作油炸豆腐和香乾,她們還要留下一些晾乾的水豆腐出來。把它們切成四方的小團,然後放到乾淨的稻草上面發酵。再把發酵好長滿白毛的豆腐團用鹽和辣椒麵裹好放到密封的罈子裡面,過上一段時間另外一道下飯的東西——豆腐乳就出來了。
水豆腐製作出來後不易儲存。這些衍生出來的豆腐成品其實都是我們聰明的祖輩為了讓豆腐能夠多儲存一段時間做出來的一些改變,讓這些豆腐經過一些處理辦法後依然能夠成為一道美味的東西出來。
而過漿篩選出來剩下的豆腐渣也是好東西。把它們晾乾後放鐵鍋裡翻炒一下,然後就熱團成圓球發酵幾天,就成了豆腐渣球了,這個拿來做湯吃挺好吃的。不過吃多了的話有點難消化的感覺,李偉小時侯就因為吃多了肚子漲了好幾天,眼巴巴的看著別人在春節的時候大吃各種好吃的菜餚幹流口水。
湘南這邊的年貨重要的除了豆腐還有一種年貨就是餈粑。這也是李偉這邊農村必需的。正月初二遊船廟會的時候敬神就要用到的,每逢船到了村子後,村裡面的主婦都會把一個特意製作出來的最大的餈粑放到紙船上敬神的,剩下的小餈粑就留給自家吃了。
餈粑的成品有很多種,有用糯米制作的軟餈粑。有用堅米制作的硬餈粑,還有高粱做的紅餈粑以及一種樹藤根榨出來的定粉做的青餈粑。這些在李偉家鄉這邊經常都能看到的,人們或者用來招待客人,或者自家弄著吃的。
無論那種餈粑,首先要做的就是用水泡軟,然後磨成漿。相對來說,大米做餈粑是最好的一種,也是最通用的一種。雖然做出來的餈粑比較硬,但是大米磨成的米漿不僅可以製作餈粑,還能製作各種花樣的成品出來。
把米漿稀釋成一定的濃度後,直接倒在定製的小鋼模版裡面攤勻,放倒蒸籠裡面一蒸,南方邊最常見的腸粉就出來了。或者稍稍放多一點米漿蒸厚一點,然後把成品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