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國際標準結算、香濃的咖啡、高檔的營業場所再加上“mí人”的微笑,一切看起來是那樣美好。
各個外資銀行透過在發達國家市場磨鍊出來的一整套的營銷手段,高息攬存和收買拉攏蘇聯企業的盧布儲蓄。永遠需要排隊的蘇聯國有銀行被拋棄了,蘇聯人民的存款發生了大轉移。蘇聯解體後,變本加厲的金融投資者又透過其他工程從俄羅斯各金融機構大肆借貸盧布,並支付高額的利息。難道世界上真的存在“免費的午餐”嗎?
當俄羅斯人民、企業、金融機構甚至俄羅斯中央銀行都短暫地享受了“免費的午餐”和香濃的咖啡,並呼吸了自由市場的新鮮空氣後,一場真正的金融掠殺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收網了。當為大肆做空盧布而借貸來的俄羅斯儲戶和國有銀行的盧布到位後,盧布的悲慘命運便開始了。大規模唱衰盧布和前蘇聯國有企業的“研究報告”開始充斥國際金融界—“前蘇聯國有企業根本沒有自生能力”,“前蘇聯國有企業債券被嚴重高估”,“盧布需要重新定價”,“盧布應該採取更加自由的市場化浮動”。
一面是國際金融機構jīng準的研究報告和國際金融媒體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一面是不斷快速下跌的前蘇聯國有企業證券價格。前蘇聯人民驚呼“怎麼了”,但是已無力迴天,只能加入賣出的大軍當中,不停地“賣出、賣出、賣出”,而市場則“暴跌、暴跌再暴跌”。就這樣,微笑的外資和金融投資者用借來的別人的錢(前蘇聯人民、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錢)收購了前蘇聯的國有企業。
用借來的錢買下了前蘇聯國有企業後,外資銀行和國際金融投資者面臨著一個難題:借貸而來的鉅額的盧布本金和利息如何支付?且不用說天文數字般的本金,即使是利息的支付也成為難題。如果不在一段時間內迫使盧布“貶值”的話,外資銀行和國際金融投資者將血本無歸,除了破產別無選擇。就在此時,國際金融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金融事件發生了:在俄羅斯的美國匯率大夫(金融專家)的建議下,俄羅斯政fǔ採取了透過放開盧布,並使盧布和美元自由浮動的管理措施來應對盧布黑市jiāo易。
俄羅斯央行正常的金融穩定管理讓位於國際著名金融專家的建議,國家的金融管理主權讓位於所謂“公正的對立媒體”的監督,高調提倡政治民主和反對集權掩蓋了金融超速自由化的危險。試問,這樣人造的危機能不出現嗎?
個體的理xìng選擇註定成為集體的決策謬誤。在前蘇聯改革金融自由化超速開放後,前蘇聯人民排隊搶購的現象再次出現。只不過這次大家搶購的不是什麼商品,而是美元,他們拼命地把手中的盧布換成美元。
搶購美元在當時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選擇。由於短期外資銀行的大量借貸,解體之後的蘇聯通貨膨脹已經相當普遍。短期經濟增長過分依靠投資更是火上澆油。另外,當市場快速開放後,短期的消費品供給不足也促使物價飛漲。前蘇聯人民在改革中得到的紙面財富急於變現也助長了通貨膨脹的速度。
例如某位前蘇聯工人得到了100盧布的等值證券,即使這100盧布的證券只能獲得相當於50盧布的紙幣,他也會急於變現,這樣市場上的貨幣一時間巨量增加。存在銀行的存款已經不再安全了,一旦通貨膨脹加劇,人們會把原來的存款取出換成實物以保值,這種迴圈使俄羅斯的通貨膨脹如脫韁的野馬一樣失去了控制。不合理的短期快速改革和貨幣信貸的不加管控,在金融超速自由化的過程中短期內集中爆發出來,這種破壞力是十分驚人的。
身處惡xìng通貨膨脹的巨大旋渦中,理xìng的個體都會尋找保值的途徑。這時,適時地開放盧布兌換美元無疑使人們看到了一絲希望。美元一時間成為俄羅斯市場上最搶手的時髦產品。這是一種群體xìng癲狂,讓人可惜可嘆的癲狂。大街上,尤其是外資銀行的mén口,排滿了拿著盧布兌換美元的焦急的人們。不需要排隊的sī人銀行轉瞬間變成了擁擠的人群的海洋。免費的香濃咖啡沒有了,微笑的貴賓服務也變成了嘲笑的指令。前蘇聯人民已經從存款的貴賓變成了祈求兌換美元的乞丐。只是這些老百姓不知道的是,在所有的外資銀行中,紅杉樹控股的銀行佔據了絕大部分。
在市場羊群效應和不斷蔓延的恐慌情緒下,在加上紅杉樹的推bō助瀾,對盧布走勢的悲觀看法被無限放大,部分國際金融投資者希望看到的盧布大幅貶值的情況很快就到來了。外匯市場上盧布的走勢只能用“悲壯”兩個字來形容。盧布最高的時候曾1盧布兌換2美元,而其下跌速度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