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萬分,還沒走幾步就已經雙膝跪下,口稱萬歲時還結結巴巴把自己的名字都說錯了,惹得滿殿大笑。
還好,念在吳健彰收稅還算得力的份上,英明神武的咸豐大帝並沒有計較吳健彰的失言之罪,還賜了吳健彰平身,然後直截了當的向吳健彰問道:“吳健彰,這次朕宣你進京協助欽差與洋人談判,你臨行時,上海租界那些洋人可說了什麼?”
“稟萬歲,微臣為了避免瓜田李下,接到旨意後,就再沒敢和洋人說一句話。”吳健彰如實答道:“所以洋人是什麼反應,微臣不知。”
咸豐大帝悶悶不樂的點頭,既滿意吳健彰的謹慎,也失望不能提前知道洋人態度,而另一旁的穆蔭中堂卻根本不信,語帶譏諷的說道:“真的嗎?吳大人,本官可是記得吏部給你的評語就是與洋人有水乳之合,你進京協助欽差和洋人談判的事,上海租界的洋人能不知道?”
“千真萬確。”吳健彰在這點上倒是人正不怕影子歪,坦然答道:“肅順肅大人可以為下官做證,下官接到旨意後,連上海城都沒出過一步,第二天一早就直接來了京城,肅大人還到吳凇江碼頭給下官送行,當時沒有半個洋人在場。”
雖然是軍機大臣,但穆蔭還真有點惹不起咸豐面前的第一紅人肅順,所以也就沒再繼續糾纏下去,只是在心裡說道:“沒和洋人見面說話,就能證明和洋人沒關係了?你和洋人暗中書信聯絡,或者派人給洋人帶口信,還不是一樣和洋人勾結?”
再接下來,勉強還算用人不疑的咸豐大帝倒是又問起了吳健彰對這次談判的看法,而吳健彰昨天在兵部右侍郎的引領下到軍機處拜見祁寯藻等人時,倒是已經知道了聯合艦隊開出的談判條件,這會倒也沒怎麼怯場,直接就叩首答道:“稟吾皇萬歲,洋人開出的條件雖然苛刻,但明顯留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微臣陪同欽差大人到了大沽口後,一定協助朝廷欽差與洋人據理力爭,全力爭取讓洋人儘快退兵。”
“那就好。”咸豐大帝滿意點頭,又說道:“但記住幾點,一是在談判中絕不能辱及我大清朝廷的顏面國體,更不能讓洋人覺得我們大清朝廷是怕了他們,要讓洋人知道,我大清朝廷之所以與他們談判言和,全是為了罷息刀兵,也是為了他們好。”
“第二,絕不能答應讓洋人在天津駐兵,也不能答應讓洋人在京城建什麼大使館。”
“第三,不許再開港口,一個港口都不能開!尤其是天津!”
“第四,不能割地!也必須少賠款!上次你處理青浦夷務,不是隻讓當地亂民賠了洋人三百兩銀子就把事情了結嗎?那事幹得好,這次要繼續,賠款越少越好!你如果能讓洋人不要賠款,那朕就記你大功一件!”
咸豐大帝說一句,吳健彰就磕頭應諾一聲,臉上也益發的愁眉苦臉,知道這次的差事比想象中更加難辦。而咸豐大帝好不容易把他那些不切實際的要求胡說八道完了,這才想起另一件大事,說道:“也順便議議欽差的人選吧?那位愛卿願意擔任這個欽差,為朕分憂?”
金鑾殿上鴉雀無聲,文武百官都是眼觀鼻,鼻觀心,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前些天被洋人攆回來的吏部尚書花沙納更是恨不得把腦袋揣在懷裡,生怕咸豐大帝一時興起,又點名讓他去背這口大黑鍋。已經被點名擔任副手的吳健彰也是默不作聲,心裡只是期盼負責談判的正使是個比較好說話的人,不然這次的差事肯定更難辦。
面對著這一沉默場面,咸豐大帝的臉色難免有些難看,剛想盤算隨便揪一個朝廷重臣出來當替死鬼時,一個太監卻突然跑進了金鑾殿,附到了翰林院掌院大學士柏葰的耳邊低聲嘀咕了幾句,柏葰的臉色也頓時就變了,脫口道:“真的?”
來報信的太監點頭,咸豐大帝也疑惑問起發生了何事,柏葰不敢怠慢,立即出列奏道:“啟稟萬歲,是翰林院兩個編修翁心存與宋晉來報,說他們拿到了吳健彰與洋人談判代表法國公使布林布隆暗中勾結的鐵證,讓微臣立即代為稟奏萬歲,請萬歲定奪。”
石破天驚!柏葰的話還沒說完,金鑾殿上就已經是一片大譁,吳健彰也頓時傻了眼睛,驚叫道:“我和布林布隆暗中勾結?我怎麼不知道?!”
第三十五章 玩笑開大了
(ps:新人新書,求票求收藏。)
吳健彰都不知道他何時與聯合艦隊的談判代表布林布隆暗中勾結,咸豐大帝卻不管那麼多,一拍龍案就大吼道:“大膽吳健彰,你該當何罪?”
“微臣冤枉啊!皇上,微臣冤枉,微臣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和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