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的電影是那種一拍出來就該直接放進紐約電影藝術博物館的作品。這種作品終身都不會公映,因為除了他們這群影評人就完全沒有人能看懂。
電影的開頭就是非常輕鬆的配樂,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安德莉亞是一個普普通通來紐約尋求機會的大學畢業生。鏡頭不斷切換,一邊是大都會時尚女孩的起床後的動作,而另一邊則是安德莉亞的動作。這些對比鏡頭倒是沒有引起爭議,都市女孩自然有都市女孩的生存法則。不過當安德莉亞決定去試試機會的時候,很多人認為安德莉亞有些冒失。畢竟如果你不熱愛時尚的話,又何苦去時尚雜誌面試?
當安德莉亞獲得試用機會的時候,還是有不少觀眾為她高興。儘管她不適合這個工作,這個工作也不適合她,但能在紐約市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本身就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前世版本的其實還是很成功的,米蘭達給人一種刻薄冷漠的印象,但大家也不得不認可她的專業。尤其是她在批評安德莉亞不專業的時候對時尚流行史信手拈來輕鬆點評的戲碼直接讓觀影的人感到震驚,而同樣在觀影人群中的安娜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安娜可以允許別人批評自己的態度,但是絕對不允許別人批評自己的專業。作為一個執掌時尚帝國未來走向的掌門人,過多的感性只會讓自己陷入到危險中,只有摒棄自己的感性才能更好地發現時尚流行趨勢。
而與前世電影不同的是,傑德加大了職場的內容,而削減了愛情的內容,甚至安德莉亞的男友幾乎沒有出現過。原本愛情與職業的衝突變成了家庭與職業的衝突,原本關心家庭的安德莉亞因為工作的繁忙和米蘭達的諸多要求而漸漸忽視了家庭。而在職場中,對安德莉亞友好的員工和高跟鞋小姐們之間的衝突則成了傑德用來調劑電影情節的“笑果”。畢竟這是一部娛樂大眾的商業電影,傑德將原本慘烈的職場衝突用喜劇化的惡作劇來呈現,也算是保證電影分級不至於太難看。
全片的最高。潮自然是巴黎時裝週,為了擊敗自己的對手,米蘭達必須保證自己的這次“巴黎之行”完美無缺。無論是自己的編輯團隊,還是自己的助手,都必須最完美的。而安德莉亞以她的聰穎好學和極強的適應力成為了米蘭達的最終選擇,當觀眾為安德莉亞高興的時候,也為艾米麗感到難過。艾米麗在電影是被定為成安德莉亞的對手,但是觀眾卻對熱愛工作又努力的艾米麗恨不起來。當米蘭達最終做出選擇並讓安德莉亞通知艾米麗的時候,很多觀眾都嘆息了一口氣。
原本觀眾以為艾米麗一定會和安德莉亞起衝突,但是艾米麗聽完之後卻異常平靜,她淡淡地說:“這還真是她的風格。不過安德莉亞,很快你也會和我一樣了。”
傑德沒有像原來的版本那樣將艾米麗描寫成一個嫉妒、貪吃又愛慕虛榮的女孩,而是將她定位在一個熱愛時尚工作並希望透過自己努力工作最終轉為正式編輯的女孩。她或許嫉妒,但她絕對不是壞人。尤其是在這段對手戲裡,她為之奮鬥了整整一年的目標同時也是她夢想第一步的巴黎之行破滅之後,她沒有憤怒,因為她太瞭解米蘭達了。甚至她明白米蘭達讓安德莉亞通知自己的目的何在,但是她只是淡然轉身離去。已經有不少女生在心底為艾米麗這個漂亮轉身而鼓掌,同時也為安德莉亞感到高興,或許她即將成功。
巴黎之行自然是故事情節衝突最激烈的地方,安德莉亞面臨家庭和職業的選擇,因為母親忽然的病倒,讓安德莉亞飽受原本疼愛自己姐姐的責難。在姐姐的提醒下,安德莉亞發現自己似乎真的因為工作而忽視了家庭,可是巴黎之行對於自己職業生涯有多成功的助力讓她和姐姐爭吵之後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巴黎之行的旅程。而與此同時,米蘭達不得不面對自己職業生涯最大對手的挑戰。米蘭達雖然對時尚把握無可挑剔,但是她的浪費和專橫已經讓她背後的出版人感到不滿。為了應對米蘭達,出版人從巴黎挖掘出了新的主編,準備來取代米蘭達的位置,而巴黎時裝週就將成為兩個人最後攤牌的時間點。
故事發展到這裡,已經沒有人再去回憶原著講什麼。很顯然,在傑德的改編下,無論是立意還是情節都遠勝。正如傑德自己所說的那樣,“(電影)會消去原著的戾氣,而更多地展現職場上不同女性的態度和選擇。”
因為不同的態度和選擇,而讓故事充滿了戲劇性,也讓這部原本被認為是媚俗商業片的作品忽然多了那麼一絲對人生的拷問。
未完待續……
第274章 浮華下的真性情
當米蘭達在雜誌社公佈了前往巴黎的團隊名單之後,原本瞧不起安德莉亞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