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塔背後,原是惠州太守府東堂庭院,蘇東坡就是在那裡品嚐到荔枝名品“陳家紫”,並寫下了兩首《食荔枝》詩,其中之一就有廣為傳誦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之句。
廣東人眼中的蘇東坡:(2)
合江樓旁,西枝江與東江匯流處,有重修的東新橋,原橋是“四十舟為二十舫,鐵鎖石碇,隨水漲落”的浮橋,是溝通惠州府、縣兩城的重要橋樑,為蘇東坡謫居惠州時協助道士鄧守安所築,現在則變成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橋。橋下的宋碼頭遺址,據說近年來共出土了各個朝代的錢幣10萬枚,直接影響到廣州古幣市場的行情漲落。
蘇東坡寓惠時的另一主要住地嘉佑寺。蘇東坡曾兩次居住在嘉佑寺,前後一共一年又二個多月。嘉佑寺明初一度併入永福寺,後在清代重建。現在寺內就剩下兩排20米左右的屋脊,屋脊下是孩子們的8張乒乓球檯。由於光線不足,斗拱和橫樑上的描花需要費點眼力才能看見。支撐屋脊的坤甸木已經出現細長的縫隙,但據說依舊堅實,不怕水泡,連白蟻都啃不動。他曾以此寫了《和陶移居二首》,其一曰:“昔我初來時,水東有幽宅。晨與鴉雀朝,暮與牛羊夕。”
根據蘇東坡《記遊松風亭》、《江郊》等詩文記載,嘉佑寺後的山巔,原本還有一座荒蕪的松風亭,距嘉佑寺數百步的東江邊,還有一塊釣磯石,現已不存。
由於朝廷曾傳出永不收回他們這些反對王安石變革的人的訊息,蘇東坡一度斷了北歸的念頭。在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