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
時間一晃,來到了欽宗桓在位的靖康元年。
值得一說的是,宋徽宗趙佶還沒死呢,他是被金兵入侵,打到東京城給嚇到了。
為了甩鍋,於是他就將皇位讓給了大皇子趙桓,自己成了太上皇。
靖康元年,大宋朝廷更加風雨飄搖,好似狂風暴雨中的一艘孤帆,搖搖欲墜。
金兵屢屢南下,千里沃土變白地,百姓死傷慘重,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朝堂上的官老爺們還在醉生夢死,為新黨舊黨之爭鬧得不可開交,置天下蒼生於不顧。
靖康元年十月,利州路洋州西鄉縣。
昔日的赤貧小縣,如今已成了利州路最為繁華的大縣,沒有之一。
縣城的城廓比之前擴大了十倍,人口也從之前的數萬人擴充到了現在的五十餘萬。
縣城外,聚起了一座高臺。
高臺的下面排列著一隊隊站得整齊計程車兵,放眼望去,最少有十萬人之眾。
這些士兵穿著明亮的鎧甲,與大宋西北野戰軍中的鎧甲不同的是,這些全鋼鎧甲不僅輕便、防護效能更好。
他們手上的武器也不是普通的長矛、大刀之類的生鐵兵器,而是一杆杆精鋼長槍。
同樣的全鋼鎧甲、同樣的精鋼長槍,一個個站得筆直,散發著一股肅殺之氣,讓人一看就知道不好惹。
“踏踏踏”
突然,一陣腳步聲響起,身穿戰甲的朱銘在一眾將領的簇擁下走上了高臺。
“兄弟們,本帥朱銘!”
走到高臺的中央,朱銘俯視著下方整齊的大軍,心裡很是自豪。
穿越至今,已有十四年,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利州路已經全部成了他的地盤。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的九字發展方針,被他用得如臂使指。
明面上,這相當於後世一個省的一路之地仍然歸大宋朝廷管理,但實際上卻是朱銘的一言堂。
沒有他發話,哪怕掌管一路軍政大權的經略安撫使、掌管一路財政的轉運使、發運使,也只是檯面上的擺設。
掌管著這一路之地的實際權力,朱家父子各司其責,老爹朱國祥掌內政,朱銘掌外務兼軍務。
朱國祥廣修水利、開墾良田、培育高產糧種,再加上有法術在身,哪怕遇到乾旱天氣也可呼風喚雨,使得利州路這些年來風調雨順,積攢下足夠五十萬人吃一百年的糧食。
而朱銘呢,則組建慈幼局、廣招人才,訓練兵馬,征討山賊,開設兵器廠、建造鍊鋼廠,以待天時。
除此之外,父子倆的修為也先後邁入四階金丹之境,朱銘更是踏入了五階元神之境的門檻。
此時,距離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十一月、東京被金兵攻陷),僅有一月時間。
天時已至!
“拜見天王!”
見朱銘上臺,眾將士齊齊高呼,神態恭敬,雙眼火熱。
民間一直有傳說,朱家父子乃天上神王下凡,為拯救天下蒼生而來。
故而,無論是利州百姓,還是軍中士卒,都尊稱他為天王。
軍中各基層軍官全是慈幼局出身,受朱天王恩德,自然對他感恩戴德。
“兄弟們!”
朱銘雙手虛壓,眾人齊齊噤聲,令行禁止。
“大宋官家無能,揚文抑武,朝堂貪汙腐敗,致使我漢家屢受金國蠻夷欺凌,千里沃土化為白地,無數百姓無辜枉死!”
“九月末,金國左副元帥完顏宗翰攻陷太原,守將王稟身中數十槍後投河死節,節度使張孝純被活捉。”
“本月初,金兵攻陷懷州,並渡過黃河,與右副元帥完顏宗望會師,兵臨汴京城下!”
說到這裡,朱銘眼含怒火,最後怒吼道:“故,本帥決意起兵,成立大明、趕走趙宋、驅逐韃虜、再造華夏!”
“驅逐韃虜,再造華夏!”
“驅逐韃虜,再造華夏!”
十萬士卒齊怒吼,聲威動天,就連天空的雲朵都被衝散。
“出兵!”
朱銘大手一揮,釋出出兵命令,大軍正式出征。
同時,隨著朱銘宣佈起兵反宋抗金,整個利州路一夜間城頭變幻大王旗。
利州路轄下的十三府全部改旗易幟,宣佈脫離大宋,加入大明的懷抱。
北宋疆域不過二十四路,利州路雖然排不進前十,卻也是川峽四路之一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