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部分

文學與環境文學

環境文學曾經被稱為公害文學、生態文學、綠色文學。這也是一種型別文學萌芽時,多種名稱互相競爭的現象。如今,中國文學界多用“環境文學”來稱呼它。環境文學是現代社會發展中,生態危機日益嚴重這個問題在文藝界內部的直接反應。環境文學包括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多種體裁。而其內容基本以環境問題為主。從創作方法上講,幾乎全部屬於傳統的現實主義。

80年代中期,《中國環境報》的“綠地”副刊舉辦了多次環境文學徵文,是中國環境文學的開端。環境文學一開始,便受到許多知名文藝界人士的支援。楊沫、郭風、袁鷹、徐遲、雷加、堪容、王蒙、黃宗英等文藝名流都是環境文學的熱心倡導者。在當時的中國作協副主席馮牧的倡議下,環境文學專業刊物《綠地》於1992年創刊。從此,中國環境文學有了自己的陣地。同年還成立了中國環境文學研究會,成為環境文學的全國性組織。

環境文學的主力作家,有被稱為“沙漠之子”的郭雪波,《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李青松。代表作有《伐木者醒來》、《漠王》、《死河》、《沙葬》等等。在理論建設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張韌作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

如今,環境文學已經有了自己的國家級獎項:全國環境文學優秀作品獎,由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主辦。這種由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