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變成虛化的世界。其最終結果可以將主題深化。”(鄭文光 《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論文集》)
面對這種分歧,有些研究者傾向於作出綜合性的定義,如:
“一種最簡單的定義認為,科幻文學是科技進步(或退步)的文學代言人。它是文學中的幻想傳統在科學技術成為人類重要因素之後,在新的歷史下找到的寄存外殼。”吳巖《理論與中國科幻的發展》轉引自《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論文集》
弄清科幻小說的內部分類,對進一步搞清科幻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只有我們瞭解大象的全貌,才能知道象牙、象鼻、象腿、象尾等並不代表大象,也才能為大象下一個整體的定義。所以,讀者可以把本章內容,作為科幻定義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在本章裡,筆者先介紹一些傳統劃分方法。然後,介紹預言類科幻、創意類科幻、象徵類科幻、傳奇類科幻。至於反科幻和元科幻,它們的作品數量非常少,也幾乎沒有多大影響。但從邏輯角度講,不能不把它們作為基本劃分的一部分。
第一節:傳統劃分方法
把科幻分為“軟科幻”與“硬科幻”,是科幻界內部流傳最廣的一個分類法。而流傳得廣與劃分得合理,並不是一回事。直到現在,筆者仍然沒有找到它們最確切地含義。
九六年十一月的一天,當時我還是一篇作品都沒有發表的“白丁”。我參加了在北京師範大學裡舉行的一次科幻研討會。會上,記得吳巖曾有一個發言:什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