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部分

的電影節奏來剪輯,不超過半小時就能講完。而全片的三部分——發現黑色立方體、電腦反叛、大衛進入超時空——彼此之間也沒有什麼必要的聯絡。

不過,並不是電影本身的問題。《2001年太空漫遊》本來是為當時新興的球幕電影院拍攝的電影。影片用大段時間表現太空飛行的一招一式:失重、反重力火箭、氣壓調節、航天器怎樣用離心力代替重力,等等。尤其是展示太空背景的宏偉與浩大。一個太空場面往往要耗上幾分鐘時間。這都是為了在球幕上形成最佳效果而特別設計。正象今天在大陸一些旅遊場所放映的球幕電影一樣,當年的觀眾並不是要看故事,完全是為了要看特技。

在電影技術史上,球幕電影和全息立體電影一樣,是類似“協和”號超音速客機的技術:技術本身水準極高,但消費者不認同,最終只能退出舞臺。所以,今天我們幾乎無法再坐在球幕電影院裡,從該片中全方位地領略太空的宏偉。而在普通銀幕甚至電視螢幕上看這部影片,效果大為削弱。

另外,這部電影由克拉克的短篇《崗哨》改編而成。作為編劇之一的克拉克被允許在影片裡保持自己的思想。所以,它的敘述風格更象是克拉克的,而不是庫布里克的。克拉克有著濃厚的宗教情結,《崗哨》中帶來“天啟”的黑色立方體更是上帝的變形。所以,每次黑色立方體出現時,都被放在與日月同輝,並且遠遠大於後者的位置。最後,飛船與眾星的連線交叉,形成一個完整的十字架形狀。而每次它快要出現時,背景裡就會響起教堂聖歌般的音樂。這都給影片染上一層濃濃的宗教色彩。

在該片結尾部分,長達十分鐘的超越時空的畫面。庫布里克完全是以美學追求,而不是天文、物理學提供的知識為基礎設計畫面。甚至有人說,那個絢麗的鏡頭是以吸毒後的體驗為基礎設計的。不管怎麼說,它在科幻片獨立美學的形成史上留下重要一筆。

在實際創作中,通常存在兩種型別的影片,情節類和情態類。前者的內容很充實,主要把內容展現給觀眾,讓觀眾自己思考的餘地相對要小;而後者的內容較空泛,很多敘事資訊都省略了,觀眾思考的餘地相對要多。《電影美學——觀念與思維的超越》138頁。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然而,由於科幻片題材本身的特點,一部新片和觀眾建立共同語境的過程較難,必須花費篇幅把前因後果交待清楚,所以,科幻中的情節片遠遠多於情態片。而《2001太空漫遊》是極少數科幻“情態片”之一。甚至可能是它最出色的代表。

不過,由於這部電影裡的特技和美學思想過於超前,並沒有帶起一個革命性的風潮。

早期科幻片中,《007系列》也算得上高科技科幻片的先導。它的第一集《諾博士》便是科幻題材。從那以後,這個系列中現實題材和科幻題材交相輝映。到目前為止的二十集裡,第1集《諾博士》、第3集《金手指》、第5集《雷霆谷》、第7集《金剛鑽》、第9集《金槍人》、 第10集《海底城》、第11集《太空城》、第14集《雷霆殺機》、第17集《黃金眼》、第20集:《擇日再死》屬於科幻片。第2集《來自俄羅斯的愛情》、第四集《霹靂彈》、第6集《女王密使》、第8集《生死關頭》、第12集《最高機密》、第13集《八爪女》、第15集《黎明生機》、 第16集《殺人執照》、第18集《明日帝國》、第19集《縱橫天下》屬於現實題材驚險片。恰好各佔一半。

說這些《007》劇集是科幻片,不僅因為在這十集裡出現了超越現實的技術成果,還因為邦德雖然是間諜,但他與之作戰的,不是冷戰對手的情報人員,而是科學怪人。這些人總想與人類作對,要麼移民太空,要麼遷居大海。這就與傳統科幻故事的主題更為接近了。

由於《007系列》很早就開始走豪華大片路線,特技水平都達到同時代前列。所以,觀看其中的十部科幻電影,幾乎也就是觀看科幻電影特技水平的發展史。在1967年的《雷霆谷》裡,我們還可以看到虛假的飛船模型。而到了1979年的《太空城》中,太空城的內外設計都已經成熟。1971年《天上的鑽石》裡,太空武器發射的光波明顯是繪上去的。到了最新一部《擇日再死》中,我們便可以看到驚心動魄的太空光束轟炸了。

人們觀看《007系列》,注意力似乎都集中在五花八門的高科技道具上。其實,該片另有一個重要創舉,就是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科技設施作為背景。如世界上最高的水壩,最大的天文望遠鏡等等。這是科幻片獨特美學的一部分:技術美。這一點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