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這批作家完全不同於轉型自科普作者的前一兩代科幻作家。對於科幻,他們接觸到國外中晚期作品較多,擁有獨特的審美傾向和欣賞習慣。許多年輕作者更成長於文化多元化時代,眼界開闊,思維敏銳。他們給中國科幻帶來了許多新的風氣。
在九十年代新出現的科幻作者中,王晉康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堪稱中國科幻這一時期的旗幟性作家。王晉康1948年出生於河南鎮平,本職是機械工程師。他在偶然的機會里發現自己的兒子喜歡科幻故事,遂在與兒子的交流中寫下了《亞當迴歸》一文,發表於1993年五期《科幻世界》雜誌,並獲得當年的銀河獎特等獎。王晉康從此走上科幻創作之路,一發不可收拾。
王晉康具有紮實的科學知識功底、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良好的文學修養這三樣科幻作家的基本素質。後來,他又辦理病退手續,集中時間精力鑽研科幻創作,寫下大量作品。他實力均衡,眼界開闊,創作力長期不衰。他的科幻小說將大陸科幻文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上。
九十年代是王晉康科幻創作的前期,以短篇為主。發表過《魔環》、《解讀生命》、《犧牲者》、《養蜂人》、《侏儒英雄》、《生命之歌》、《七重外殼》等幾十個短篇。還有《追殺K星人》、《生死平衡》等兩部長篇科幻小說。王晉康擁有自己的科學理念,他以達觀的態度看待科技進步對社會的影響,既不贊同“惟科學主義”對科學價值的過分張揚,在《美容陷阱》、《替天行道》、《生死平衡》等作品裡描寫了他眼中的現代科學弊端;也不贊同極端反科學主義者試圖倒退回舊時代的妄想,在《亞當迴歸》、《義犬》、《生命之歌》裡,讓那些以烈士般悲壯態度阻擋科學進步的主人公們一一失敗。“該來的一定會來”是他看待科技進步的基本原則。他的科幻小說站在中庸之道上,反對與此相關的兩個極端。舉目當今整個中國文壇,關注“科學與社會關係”這一主題並且創作大量作品的作家微乎其微。由此,王晉康這些科幻小說的意義遠遠超過了科幻文學的狹窄範圍。
王晉康的科幻小說不僅有嚴謹和獨到的主題思想,又注重保持文藝作品的獨特價值。在他筆下,科學精神和藝術精神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他擅於將科技細節融入作品情節之中,達到了揮灑自如、水乳交融的程度。這也是他多年科幻小說創作經驗的結果。面對科幻文學逐漸分化的眾多樣式、門派的現實,王晉康提出了“核心科幻”的概念:科幻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風格、流派,但其核心的那一種必須擁有高度的科技含量,否則科幻小說將失去自己的特徵。
1998年,王晉康在某私營企業任職,暫時退出科幻創作。
綠楊是又一位代表作者。綠楊本名李鉅康,安徽貴池人, 1934年出生於上海,職業是醫生。綠楊自一九七九年在《科學文藝》上發表作品後,堅持筆耕不綴。是經歷了兩次大潮仍然保持旺盛創作力的極少數科幻作家之一。九十年代以後,綠楊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陸續發表了短篇系列《魯文基科幻系列》。該系列以科學家魯文基為核心人物,透過奇妙而精彩的故事展示了天文、物理學等科學知識的魅力。
前面曾經提到過,科幻文學在不喪失自身獨立性的前提下,可以宣傳科學知識,和科普陣營成為盟友。《魯文基系列》便是當今中國科幻最典型的科普式科幻小說。它在不喪失文學本質的情況下,將大量自然科學知識融會貫通,構造情節。從文學角度分析,作者對魯文基和助手梅里的性格也進行了深入的加工,別具匠心。九十年代的讀者視野開闊,眼光挑剔,而《魯文基系列》卻經受住考驗,成為極受歡迎的科幻小說。綠楊是他的同齡科幻作家中,於科幻文學中生命力保持得最長的一位。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七章:新生代作家(1…2)
星河也是當時湧現出的主要作家之一。他本名郭威,1967年出生。曾經聽過吳巖的科幻選修課,並從此走上創作道路。九十年代初《科幻世界》還處在低谷時,他就是該雜誌的主力作者,伴隨著《科幻世界》的成長而成長。1995年,星河在該雜誌上發表了短篇科幻小說《決鬥在網路》。這是中國第一篇有影響的“塞伯朋克科幻作品”。當時,網路還沒有進入普通中國人的視野,僅僅佈置在極少數科研院所中,被視為尖端科研工具。星河幾乎是最早上網的作家之一。網路題材後來反覆出現在他的科幻小說中。星河的主要短篇作品還有《帶心靈去約會》、《命殞天涯》、《握別在左拳還原之前》、《時間足夠你愛》、《潮嘯如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