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中物體的分量減輕了許多。主人公被他的奇蹟所吸引,進入別墅欣賞他的各類發明。瓦格納告訴他,自己已經掌握了使地球加速轉動的技術,一旦實施,世界各地的物體都會輕上許多,運輸將更加快捷。

在主人公的見證下,瓦格納啟動了秘密機器。幾天後,從赤道那裡傳來訊息:由於離心力加大,物體都變輕了。慢慢地,地球越轉越快。人類在低緯度已經無法生活,只能往高緯度遷移。而大氣層也由於離心力加大,飛散到宇宙空間。主人公要求瓦格納停止實驗,但後者說,由於誤算,他已經無法令地球慢下來。兩人只好進入地下室生活,躲避災難。

最後,地球瘋狂旋轉,一切重力都消失了,地面成了天花板,太空成了深淵。人們紛紛墜入深淵……“我”在此時醒來,發現這只不過是瓦格納教授施加的催眠術,目的是想使“我”掌握一些物理學知識。和“黃粱一夢”故事類似的是,主人公在感覺上已經度過了許多時間,但實際時間只不過兩分鐘。

九十年代初,美國科幻片《夢境》展示了可控夢境的離奇與宏大:美國總統受良心折磨,經常夢到核戰爭之後的慘景,精神壓力極大,以致於想與蘇聯談判廢除核武器。聯邦調查局長鮑勃想暗殺總統,以此來維持美國的核優勢。

與此同時,心理學家保羅正在研究一種方法,令治療師進入患者的夢境,引導他們克服噩夢,治療睡眠障礙。這個技術越來越成熟,以至於主人公阿歷克賽可以憑意念就進入他人的夢境。最後,在總統的核戰廢墟夢境裡,總統、刺客托米和主人公阿歷克塞進行激烈搏鬥,當然,最終正義戰勝邪惡。托米和鮑勃都在夢中被殺死。

在這部電影裡,出現了後來虛擬現實題材的一個普遍“法則”:如果一個角色在虛擬世界中被殺死,他在真實中也會死亡。後來的網路虛擬世界雖然不同於可控夢境,但也繼承了這個“法則”。《夢境》的場面十分宏大,又有著夢本身的荒誕離奇的反邏輯色彩,構成了變幻無常的時空風光。

2000年上演的科幻片《入侵腦細胞》(The cell),是可控夢境題材的最新之作。患有精神病的殺手卡爾把抓來的女子置於地窖,在四十個小時內用水慢慢淹死,以此取樂。警察抓到卡爾後,正趕上他腦病發作,永遠也不會醒來,而被囚女子的性命危在旦夕。警方請睡夢研究所幫助,女醫生凱瑟琳透過儀器,進入卡爾的夢境,試圖從那裡找到殺人地窖的下落。

和《夢境》一樣,《入侵腦細胞》裡的科學家們也是為了治療心理疾病進行這項研究,甚至也有一位美麗的女醫生可以進入別人的夢境。不過,它也增加了一些條件:兩個人可以互相進入對方的夢境。在誰的夢境裡行動,誰對事件程序就有控制權。另外,如果一個人進入另一個人的夢境,卻慢慢忘記了那只是夢,誤以為真實,就會迷失在那夢裡。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三編:時空探險(7…1)

第二節:電腦虛擬現實技術

計算機技術發明後,虛擬現實題材轉到了這方面。菲利普迪克在六十年代創作的《電蟻》是最早的數字虛擬空間故事之一。它比較粗糙,但卻是寶貴的萌芽。

小說裡,主人公加森普爾以成功者身份出場:公司經理,事業有成,家有賢妻……但一次車禍後,醫生檢查時發現,他根本就不是人,而是被貶稱為“電蟻”的類人機器人。原來,公司大股東決定幕後控制企業,所以製造了加森普爾,作為傀儡總經理。加森普爾擁有的全部生活記憶只是電子資料,而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由於他作為類人機器人,擁有全部人類的外在機能。不僅是他自己,就是他的妻子薩拉,也從沒有發現他不是真人。

加森普爾的內心世界倒塌了。他拒絕到公司工作,把自己反鎖在家裡,開啟身軀,研究內部結構。他發現,自己對外界的感知,全部透過胸腔裡的一條打孔帶。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這個構思很老土,但穿孔紙帶和今天的光碟、軟盤一樣,是計算機的標準外設。加森普爾開始擺弄紙帶。他一會兒堵上一些孔,一會將它卡住,一會將它切斷。於是,在他的意識裡,出現了種種奇景:飛上高樓裡的鴨子、變形扭曲的房間、無邊的黑暗,等等。

在不斷的實驗中,加森普爾徹底懷疑現實世界的真實性,認為那都是數字訊號而已。在整個過程裡,薩拉雖然已經知道他不是真人,但出於幾年生活的感情,仍然陪伴著他。加森普爾卻認為薩拉也並非真實存在,只是一個訊號。薩拉抱屈地解釋說,我不僅出現在你的意識裡,還出現在其他的意識裡呀。加森普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