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語已經成為流行語,並且擁有全世界惟一的文字型系,是一個人在教會體系內升官進爵的前提。其它語言雖然還有人使用,但沒有文字去記錄。而在“真理語“中,凡是與科學技術有關的內容,都統一標記成“魔鬼”。這樣,即使人們面對著古代的科技遺物,也無法理解它們。而那個時代堅持恢復科學文明的地下學者們,也只能從“真理語”中選擇詞彙,來標記各種科學原理。
第二節:機器寫作
文字是一種符號系統,有嚴密的編碼方式。古代文人就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了。詩歌韻律研究便是這方面的代表。既然詩可以透過嚴格的程式寫出來,那麼文藝可不可以用機器來寫作呢?
天才的斯威夫特在《格列佛遊記》裡最早談及這個話題。在以英國皇家學院為諷刺物件虛構出的“勒普它大學院”裡,有一位教授專家研究機器寫作。他製造了一個架子,橫縱各插著二十三個軸,每個軸上嵌有木塊,上面貼著他們的文字。教授一聲令下,弟子們就隨意轉動這些軸,令木塊隨意翻動,排列組合。停下來後,教授觀察組合的文字,如果有意義,就記錄下來,成為“文學作品”。
文理兼通的波蘭大師列姆創作了《特魯爾的電子詩人》。兩個主人公特魯爾和克拉包修斯本身就是機器人。他們經常打賭。在一次賭賽中,特魯爾決定建造一個電子詩人。那當然要有一個計算機程式了。小說的奇妙之處,也是後來此類題材的共同之處,就是要逼真地模擬計算機程式學習寫詩的過程:由最初的驢唇不對馬嘴,到似模似樣,再到妙筆生花。因此,文字功夫不足,對詩歌沒有研究的科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