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在其他星球能夠大量繁殖,產生氧氣。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二編:技術奇觀(3…1)

第三章:帶你去遠方

B三章簡介

第一節:海陸空新交通

第二節:奔向太空

第三節:星體飛船

B三章簡介

今天的科幻作品,很大程度上繼承了近代冒險作品的血統。只不守,在冒險作品裡,主人公騎馬乘船就可以出行,而在科幻作品裡,科幻作家們先要賦予他們前所未有的先進運輸工具。

在海陸空新交通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地球環境裡,科幻作家們對析運輸工具的幻想。奔向太空的夢想也要由宇航技術來實現。而星體飛船雖然是宇航技術的一部分,但它比較特殊,故而單獨介紹。

第一節:海陸空新交通

要想飛得更高、跑得更快,要想上天入地,看清大自然的每一處秘境,更為先進的交通工具必不可少。於是,交通工具的進步便成了科幻小說的經典主題。

鐵路是工業革命帶給世人的第一批禮物。在科幻小說誕生的年代裡,鐵路運輸已經成為了現實。而科幻作家要作的,是將它“鋪”得更遠。與鐵路時代幾乎同時,在法國誕生了科幻文學的一代宗師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 1828、2、8——1905、3、24)。他在出版於1892年的《克洛迪斯邦巴納克》中,竟然描寫了一條宏偉的歐亞大陸橋。

這條鐵路從塔什干鋪向中國的和田,穿過平均海撥三千米的帕米爾高原,然後再經蕪恙、新州、蘭州、西安、鄭州、魯南,最後到達北京。儘管凡爾納對中國地理不算太熟悉,其中有些地段明顯標識錯誤,但這部作品更多地留給我們的,是將科技進步推廣到世界每個角落的激情。在同時代的的滿清政府裡,就是最面向世界的洋務派官員,恐怕也沒有勇氣設想出,在自己的國土上能出現如此宏偉的景觀。

一八九五年,凡爾納的《機器島》出版了。這部作品將當時已經出現的鉅艦巨輪誇張到了極限。機器島的製造者是美國人。凡爾納在開篇時講明瞭自己的看法:美國人就是好大喜功!所以,小說裡把機器島描寫得越大,越能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

機器島本名“模範島”,由二十七萬只鋼箱連線而成,表面積達二十七平方公里,超過陸地上的許多小城市。島的表面鋪滿腐植土,生長花草樹木。模範島的首府叫“億兆城”,這名字聽上去就象如今中國大陸某地開發的某個樓盤,透著濃厚的暴發戶色彩。

島上的房子採用當時還很貴的鋁,還有空心玻璃磚和人造石等材料建成。島的動力系統設在兩舷,由兩座各500萬馬力的發電廠提供。憑著強大的動力,機器島終年航行在赤道附近,保持於溫暖的天氣中。

當然,這麼豪華的機器島不是給普通人住的,島上住宅都出租給美國的富翁,共一萬人左右。機器島的附屬設施也極盡豪華,估計作者參考了當時頂極郵輪的佈置。不過,左舷以坦克登為首的一群島民想把“模範島”改造成商船,右舷以考伐蘭為首的一群島民想保持它的休閒本色,結果引起爭端。在全島人民“美式民主”投票無效的情況下,兩大勢力分別指揮兩舷發動機向兩個方向運動,最後竟然扯碎了巨島,使其變成散落在大洋深處的鋼箱群。

凡爾納的第一部科幻傳奇小說名叫《氣球上的五星期》。1861年該書出版之後,凡爾納在一次講話中預言了航空業的未來發展,並以驚人的準確性提到了現代飛機有可能出現。到了1886年,在《統治者羅伯爾》一書中,凡爾納透過主人公的嘴明確地宣佈:航空的未來屬於飛機,而不是飛艇。凡爾納甚至暢言,他出版這本書後,便“等待著聽到氣球支持者們的尖叫聲”。不過,凡爾納在這本書中預言的飛機卻不是後來成為主流的有翼機,而是直升機。

有了高明的航空機器,不僅能把人帶上天空,也可以給社會帶來其它變化。1904年,英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拉迪亞德基普林(RudyardKipling,1865、12、30——1936、1、18)創作了以飛艇為題材的科幻小說《夜班郵船》,其中就預言了航空信的產生。不久,航空郵件便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只不過它的主要載體換成了飛機。

基普林的這篇作品還預言了無線電導航和電臺廣播氣象預報。當時還沒有電臺廣播,而直到三十年後,人們才考慮用無線電為飛機導航。

要想飛得更高更遠,僅有好的飛行機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