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當作危言聳聽的娛樂作品。不過,早在一九九三年世貿中心遭炸彈攻擊時,一些逃生的人們就說,眼前真實的災難令他們聯想到了這部同名電影。而2001年9、11事件的發生使得這部小說成為科幻史上最恐怖的預言之一。
我們的文學史,在相當漫長的時間,實質上不過是一部男性文學史,雖有極少的才女詞人閃爍其間,但從她們個人到她們的精神,都無法改變依附者的哀怨。《思潮與文體》499頁,雷達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雷達的這段文字講的雖然是主流文學的情況,但用在科幻文學也同樣準確。甚至,科幻文學可能更具有男性特點。
所以,八十年代世界科幻的又一個亮點,便是女科幻作家的湧現。雖然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就是女作家創作的,後來也湧現出勒古恩(UrsulaK Le Guin)這樣的女性科幻高手。但是科幻文學以往從總體上是一種男性文學。不僅作家,讀者都是男性佔壓倒優勢。二十世紀早期,一些美國女科幻作家為了保證銷路,不得不給自己起男性的筆名。這與科幻文學強調科技、哲學和遠離現實的特性不無關係。
五十年代開始,女作家出現在科幻文壇上。其中,梅麗爾在新浪潮運動中起到了組織者的作用。到了八十年代,女性科幻小說迎來了興盛的局面。知名的女科幻作家有威爾赫姆、麥金太爾、薩金特等人。女性科幻作家群的興起,首要原因就是女性讀者在科幻小說讀者中的比重大大上升。
在七十年代末,還有一部特殊的作品受到了特殊的待遇:巨大的發行量和評論界的忽視,那就是《星球大戰》系列的電影小說。即使是在科幻界內部,人們對這套電影小說的重視也非常不夠。它經常被看作只是電影《星球大戰》系列的衍生產品,沒有獨立的藝術價值。
《星球大戰》系列小說並非盧卡斯親作,而是由唐納德F格魯特、詹姆斯卡恩、布魯克斯、薩爾瓦託等人分別捉刀代筆來撰寫每一集。但盧卡斯在授權的同時,也交代了自己的整體構思,所以,小說中對銀河共和國、傑迪武士傳統和許多人物身世的介紹比電影詳細許多。星戰故事最成功之處,在於它建立了一個宏偉的背景。而小說在這個背景的完成上,大大補充了電影的不足。比如傑迪武士和西斯武士數千年的衝突,電影裡就完全沒有介紹。對“力”的探討和修練法,小說中更是講得頭頭是道。由於受日本武士小說《宮本武藏》影響,這些描寫頗有東方神秘哲學色彩。
《星球大戰》電影小說本身的藝術水準也較高。小說的心理描寫十分出色。以書中重要的角色——兩個機器人為例。在電影裡它們的心理活動很難表現,而在小說裡則栩栩如生。這套電影小說的文筆出色。雖然乘同名電影之船出海,不愁發行,但作者的寫作態度仍然非常認真。並且,這套電影小說的作者不同,但都保持住了這一特點。優美的文筆將太空的神奇描寫出來。筆者在八十年代曾初讀過正傳的前兩部,深深為作品中描繪的宏偉太空世界所打動,而在十幾年後親眼看到電影卻覺得很一般。這說明小說作者能夠發揮文字力量的長處。不過,《星戰前傳》的兩集電影小說水平大大下降。除了重複電影本身外,只有大量畫蛇添足的情節。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學史 第九章: 塞伯朋克流派
九章前言
第一節:塞伯朋克在美國
第二節:世界各國的塞伯朋克
九章前言
一些介紹西方科幻史的文章,將“塞伯朋克”流派視作西方科幻的一個發展階段。筆者不同意這個觀點。因為它的影響無法與“黃金時代科幻小說”或者“新浪潮科幻小說”相比。後兩者是從整體上改變了科幻的面貌,而“塞伯朋克”只是一種題材與風格的創新。並且,就是“塞伯朋克”流行的時候,它也只是科幻文學領域的一隻小力量。
不過,由於它是當代科幻中出現的最有影響力的新事物,體現著科技發展對科幻文學的衝擊。所以值得專門介紹一下。塞伯朋克在美國誕生,慢慢影響到世界各國的塞伯朋克
第一節:塞伯朋克在美國
“塞伯朋克”一詞是用英文“控制論”的字首(Cyber)加上反叛的生活方式(Punk)構成的。它原本並不單純指一個科幻小說流派,而是七十年代末開始,以美國矽谷等地為中心的一大批青年科技精英的生活方式。這些人沉匿於個人電腦製造、軟體開發以及最早的網路生活體驗中。其中有許多人伴隨有吸毒、駭客等反叛性的舉動,經常因為盜打電話或者盜用信用卡等高技術犯罪而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