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都遠遠勝過一個人腦細胞,於是便在無形中構成了超級智慧生命。其智慧之高,竟然使人類完全無法察覺出他的存在。只有天才科學家司馬林達終有所悟。於是他毀滅自身,化作數字資訊,投身在這個巨型數字生命的洪流中。
除了這兩個數字生命,小說裡還有類人工廠“二號”的主控電腦霍爾,太空球裡的主控電腦尤利烏斯等電腦生命。它們都知道“電腦上帝”的存在,卻與之合謀,而不通知它們的主人——人類。只不過,它們參與的那些“陰謀”並不是要害人,而是要把人從狹隘自私的境地中引領出來。這種救世主般的人造生命,反而比那些機器叛逆者更令讀者感到無奈。
在科幻名片《駭客帝國》中,人類對機器生命的恐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所有的人都成為電腦的飼養物件,在虛假的夢幻中度過一生。在這部電影裡,人和數字人是並列的角色:莫菲斯、崔妮蒂、以及進入網路世界的反叛者都是人,意識可以進入數字空間。而尼奧、史密斯、女先知、印度家族等角色則從一開始就是程式,是有生命的電腦程式。
人類創造的機器生命究竟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敵人?恐怕在以後的科幻作品中,這兩個觀點還要不停地對立下去。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一編:生命與人(6…1)
第六章:進化論
A六章簡介
第一節:動物進化題材
第二節:變異人
第三節:特異功能
第四節:人類的整體進化
第五節:非人智慧物種
第六節:人工進化
第七節:人工誘變返祖
第八節:機器的進化
A六章簡介
2001年,好萊塢推出了一部別具風格的科幻片——《Evolution》(《進化》):一顆流星墜落在亞歷桑那州的荒漠中。流星上附著有單細胞生命。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只有兩條染色體,而它們則有十條染色體。這樣,產生變異的機率大大快於地球生物。從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到肉眼可見的地衣、黴菌、甲蟲,再到兩棲類、爬行類,最終出現了可以和人類耍陰謀的靈長類!地球上幾十億年的進化過程,它們只要幾十天就完成了。
《進化》這部電影,集中了一大類科幻題材的魅力,那就是進化論題材。在科幻小說裡,它經久不衰,常寫常新。
1859年,《物種起源》將進化論帶到科學界,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進化論帶來的強烈震憾,或許那個時代的人比今天更有觸動。因為如今進化論已經成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不過,這種震憾在科幻小說裡卻一直延續下來,並且已經成為科幻題材的一個經典型別。
進化論認為,生物本身的變異,加上環境的自然選擇,是推動進化的基本力量。各種生物都在變異,所以,進化論題材從動物進化開始。當然,微生物也在進化,並且進化速度遠遠超過動植物。不過,那類題材放在第四編中“瘟疫”一節介紹。而植物進化的題材很少,筆者尚未收集到。
當然,人的變異最受大家關注。如果人的變異結果更具有某種功能,當然更擁有戲劇性了,這便是特異功能的故事。這些單個個體的零星變異,最終會演化成人類的整體進化。在科幻作品裡,進化的不僅是人,也包括動物。於是就出現了許多非人智慧物種。
今天的人類正試圖奪取大自然更多的權力,進化方面也是一樣。人工進化正是講的這類故事。與之相反,也有罕見的人工誘變返祖題材。而在機器的進化中,我們更可以從進化的角度,詮釋生命的本質。
第一節:動物進化題材
動物進化題材,可以寫地球上的動物發生意想不到的進化,也可以寫它們的進化停滯。不過,到目前為止,寫進化停滯的最多,並且大多集中在恐龍這類大怪物上面。
柯南道爾的科幻代表作《失落的世界》就是早期著名的進化論科幻。脾氣火爆的查林傑教授率領探險隊,深入委內瑞拉東南部高原,發現一個進化程度停留在億萬年前的世界。最後,查林傑還帶了一隻翼手龍回倫敦,以證明他的發現。
美國科幻作家雷佈雷德伯裡創作過美文式短篇《濃霧號角》,其中的怪獸來自深海,是一隻蛇頸龍。某處海濱有一個燈塔,幫助遠來的船隻避開暗礁。如果海上霧大,守塔人就要拉響“濃霧號角”,提醒它們離開。為了吸引船員注意,號角的聲音被設計得孤獨淒涼,哀婉動人。結果,正好與一種遠古遺孓的蛇頸龍的叫聲相符。一隻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