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地靠人工合成他那種特異的免疫因子。當然,那就不屬於超人題材的範圍了。
1981年,中國科幻作家繆士發表了短篇作品《綠姑娘》。小說裡,南太平洋上有一個偏僻的小島。島民竟然是綠面板綠頭髮,原來,人體的血紅素和植物的葉綠素之間,分子結構基本相同,僅核心原子有鐵和銅的區別。而這些島民的血紅素會大量地轉化為葉綠素,聚集在身體表面進行光合作用。所以,他們平時僅需要極少量的食物,而且籌命接近兩百歲,健康並富有活力。
父母親緣越遠,子代越是變異。於是,科幻作品裡還有許多人與非人雜交形成變種的故事。俏姐金斯基主演的《豹妹》(Cat people)就是這類故事的典型:遠古時期,一個以豹為圖騰的民族經常將少女獻給豹子。後來就形成了人豹雜交的後代。這些人隱跡在現代社會中。平時以人的面目出現,甚至自己都不知道還有豹的血統。只不過他們擁有常人沒有的撲擊、攀援能力。但當他們情慾勃發時,就會變回豹形。有趣的是,原著小說裡講的是人獅雜交。可能因為獅子“演員”不好處理吧,編導改成了人豹雜交。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一編:生命與人(6…3)
第三節:特異功能
可以透過意志支配的超能力,就是特異功能題材。和第一章裡“催眠術”之類的能力不同。前者只是極少數發生變異的人才有。後者是一種秘術,誰找到都可以練習。
特異功能是科幻中的題材大類,經久不衰,花樣百出。以往常常被列為一個單項。不過,從科學角度講,特異功能無非是一種變異,是進化問題的一部分。
特異功能,如思維感測,意念致動等,戲劇效果非常直接。所以,特異功能題材大量出現在科幻小說裡。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曾經有一個特異功能科幻小說的高潮。那時候,各國科幻作家們都愛寫這個題材。
十九世紀,法國科幻作家羅尼就開始描寫特異功能題材,代表作是《另一個世界》。主人公是一個畸形兒:面板呈紫羅蘭色,身體奇弱。眼睛慢慢地角質化。按道理這樣會失去視力,但他卻仍然能夠看到東西。畸形兒說話語速奇快,自己無法控制,所以無法和周圍的人溝通。他生活在偏僻山村,人們只是把他當怪物看待。
後來,他擁有了奇特的能力,可以看到一些生活在空氣中的巨大稀薄生物,而人類的正常肉眼卻無法看到它們。畸形兒離開鄉村,找到科學家,終於得到了世人的理解。
預言能力,也是一種特異功能。斯蒂芬金的《死亡區域》講的就是一個預言家的悲劇故事。主人公約翰尼是個普通的青年教師。一次車禍讓他成了植物人,沉睡四年半才醒來。但這次車禍觸動了大腦中一個叫“死亡區域”的部位,喚醒了他潛在的超級能力。從此,約翰尼只要觸控一個人,甚至只要觸控他的物品,便能感知這個人過去或未來的一些事情。他不知道這種能力會給社會帶來什麼後果,遂自行隱居,躲避公眾與傳媒的注意。
但是在一次競選宣傳活動中,約翰尼偶然與一個叫格萊克斯蒂爾森的政客握手,感知此人會在將來的某一時刻成為美國總統,而且會使美國變成法西斯國家,並發動一場毀滅人類的核戰爭。約翰尼知道他無法令世人相信其判斷,陷入內心痛苦中。
不久,斯蒂爾森在政界青雲直上,而約翰尼則得知自己的腦瘤即將發作,來日無多。遂挺而走險,在公眾集會上用槍刺殺斯蒂爾森,並被後者的保鏢在“正當防衛”中殺死。但斯蒂爾森在逃跑時將一名兒童擋在身前,這番劣跡被人拍攝下來。此事傳出後他的公眾形象徹底崩潰,約翰尼的目標得以間接實現。
倪匡的《叢林之神》也以預言能力為題材。主人公有預言能力,而又不能控制這種能力,生活其實非常苦悶。因為他被剝奪了選擇的權利。在修訂版前言裡,倪匡如此描述這個人的命運:就像看一張連分類廣告都看完了的舊報紙一樣,日子的苦悶,會使人想到不如死亡!
前不久,一向以兒童風格為特點的大腕斯皮爾伯格,拍攝了成人風格的科幻片《少數派報告》,那也是一個特異功能題材名片。原小說作者是菲利普迪克。在小說裡,三個特異功能人都是白痴,但額葉十分發達,預感能力正是從這裡發出的,以至於壓抑了大腦的其它正常功能。犯罪偵查局把他們綁在座椅上,讓他們口中疊疊不休地念叨著看似無意義的詞彙。那是他們每時每刻的直覺。計算機能夠把這些詞彙轉換成有意義的情報。不過,小說裡被誣陷和追殺的,並不是後來湯克魯斯出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