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十三個人,但憑藉地雷、高壓電網和機關槍,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不過,馬克吐溫最終讓主人公遇到了巫師暗算,長眠一千多年回到十九世紀。於是,真實歷史並沒有發生重大改變。這部小說與後來標準的時間旅行小說的差距,僅僅在於主人公不是乘坐時間機器,而是被當頭一棍打回歷史的。

一八八八年,年僅二十二歲的威爾斯就在《科學學派雜誌》上發表了中篇小說《時間的鸚鵡螺》。這篇小說相當粗糙,幾乎沒有什麼反響。威爾斯後來反覆修改,終於在1895年拿出了它的第五稿——《時間旅行器》,從此一炮打響。

和以往透過巫術、作法、催眠術進行時間旅行的構想不同,威爾斯第一次提出了“時間旅行器”的概念。雖然他在小說裡描寫的時間旅行器,是由象牙、鎳棒、錶盤等攢成的莫明其妙的東西,但畢竟是“科學”而不是魔法。時間旅行家大談特談時間的物理性質,也將整篇小說籠罩在科學的氛圍之中。於是乎,這篇作品就成了時間旅行題材正式誕生的標誌。

小說主人公,那位從頭到尾沒有出現名字的“時間旅行家”先知一般出現在讀者面前。他啟動那臺只能在時間中運動,無法在空間中移動的時間機器,來到公元802701年。那個時候,地球上彷彿是一個大花園,生活著嬌小的埃洛伊族。他們吃喝玩樂,智力低下。夜晚,生活在地下,形似白猿的莫洛克族便鑽出來,獵取埃洛伊為食。同時,莫洛克們操縱著古人們留下的巨大機器,飼養著埃洛伊們。從同一人類繁衍出來的兩個支派,就這樣悲慘地分了家。時間旅行家在那個世界裡失去了他的小情人維伊娜,在悲痛中飛往更遠的未來,直至生命絕跡的時代。

《時間旅行器》一書構思奇特,情節震憾,立刻成為名著。後來曾經被多次搬上銀幕,最晚的那部竟然超過了小說發表時間一個世紀。足見這篇作品有超越時代的不朽魅力。

很快,時間旅行就成了科幻小說的熱門題材。為了突破威爾斯,許多時間旅行方式被後世科幻作家提了出來。在幽默科幻小說《布魯克林工程》中,美國官方研究了“追時機”。這臺時間機器的兩部分可以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分別進入過去和未來,並且與當代的時間距離等同。

在臺灣科幻小說《鵜翼》中,作者方以慵發現了威爾斯的一個錯誤:地球不停地自轉、公轉,又不停地跟隨太陽在銀河系裡轉動,要使時間機器只在時間中移動,不在空間中移動,必須校正這些必然的位移。

而在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名片《回到未來》中,編導們乾脆就設計了既能在時間中旅行,又能在空間中移動的時間旅行車。

有些時間旅行題材被作者處理得比較接近科學。比如在埃芬戈的《施勞丁格的貓咪》中,穿超時空現象的出現,是由於量子力學原理的作用。在王晉康的小說《西奈噩夢》和姜雲生的《長平血》,中,人類無法作時間旅行,但可以透過超光速技術,觀察過去的歷史。這樣,可以視為歷史單方面地影響現代。

相反,在格里戈裡本福特的《警告》中,未來人類也無法來到現在,但他們向今天的人類發出超光速訊號,警告當代人防止環境汙染毀掉地球。

許多作家都試圖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時間旅行術,哪怕只是微小的改變。這樣演化下來,時間旅行和當年威爾斯筆下相比,已經十分複雜了。在美國作家米切爾克萊頓的新作《重返中世紀》裡,時間旅行“技術”之全面和精細,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時間旅行機的核心由一百億塊晶片組成(不知是否奔騰晶片),它可以對時間旅行者進行全息掃描,記錄他每個細胞裡的每條生物資訊。然後,時間旅行機將他打碎成原子狀態,以“物質波衍射”的原理髮送到另一個時空,在那裡被原封不動地複製出來。這個過程聽上去既玄妙又可怕,但小說中的時間科學家告訴旅行者和讀者,這就象把一個杯子放到桌子上,它不會漏到桌子裡面去一樣,背後有鐵一般的物理規律。

在科幻小說裡出現的時間旅行,也並非一定要用到機器。一些科幻作家設計了大自然的時間旅行系統——時間漏洞。在佈雷德伯裡的《火星紀事》裡,火星表面經常出現了一些時間漏洞。人類和已經滅絕的火星人透過這些時間漏洞,彼此看到對方,甚至擦肩而過,但卻無法接觸到對方,更無法交流和影響對方,彷彿陰陽兩隔一般。

如今的天文學家認為,宇宙中兩種神秘的天體——黑洞和白洞,它們最有可能是存在時間扭曲的地方。科幻作家當仁不讓,紛紛打起了它們的主意。在美國科幻作家米切爾克萊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