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他的成功幾乎是不可複製的。
不過,中國作者中也不乏有描準了星新一去學習的。九十年代初就有一位重慶科幻作者舒明武,只發表科幻小小說,曾經就被稱為“中國的星新一”。不過舒明武作為職業撰稿人,後來忙其它更容易出成就的事去了。近來,我又認識了一位立志作中國的星新一的年輕作者——安徽霍山縣的謝鑫。
謝鑫與我相識的原因,是我們的作品在雜誌上作過幾次“鄰居”。另外就是我們都好交往。雖然從未謀面,但在信中無話不談。謝鑫是一名年輕的公安幹警,這些年來陸續了表了不少科幻小小說。如《永不滿足的動物》、《影響》、《無聲的證言》等。構思和語言都非常有特色。謝鑫專寫微型作品,固然與業餘創作時間不足有很大關係,但也存在著明確的創作意圖。他總結過科幻小小說特點:1文學性強,符合小說的基本要素;2情節簡單,一般以一條主線推進;3人物少,甚至人物名稱用字母、符號、人稱代詞替代;4科幻點可以“舊點重提”,利用經典的老科幻構思,當然出奇出新更好;5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反映人性的弱點,社會的現狀,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等等;6結局出人意料。
至於科幻小小說的閱讀價值,他總結為:“尺幅千里、精練濃縮的科幻小小說娛樂性更強,語言輕鬆幽默,結局出人意料,千把字就寫出了科學幻想的奇妙。茶餘飯後信手拈來。”
謝鑫還認為,在人們的閱讀時間缺乏,“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科幻小小說會更有發展空間。由於對科幻小小說有所鑽研,謝鑫對星新一的作品瞭如指掌,他認為這個日本作家的作品哲理性貫穿始終,普遍採用出乎意料的手法,詼諧、警世、驚悚,又包含著幾分無奈。此外,謝鑫對其他一些大家的科幻小小說也有研究。
謝鑫的眼界比一般科幻愛好者要開闊得多,科學界、主流文學界,還有自己有專業領域公安部門,各方各面的情況都有所瞭解。這種視野也為他的創作提供了想象空間。正因為有明確的創作目的和廣泛的積累,相信再經過一段時間,我們真的會擁有一位中國的星新一。
開闢想象天地的人們 劉婕的世界、很好接觸的《無法接觸》
劉婕的世界
我在《科幻世界》作初審編輯時,讀過許多十八九歲的青年業餘作者的來稿,心裡頭對於這樣年紀的作者能夠達到的水平有個大致印象:富有朝氣,勇於探索,筆法華麗;但知識不足,思路狹窄,更多多少少都有些自戀的傾向。所以,當我乍一讀到劉婕的小說時,便深深地感受到她在創作技巧方面與年紀不符的成熟老練,以及思想主題的深入。
在劉婕的科幻小說中,作者給我們塑造了一個愛與理解的世界。即使表面上寫的是戰火紛飛,狼煙遍地,透過故事我們仍然能夠看到對心靈溝通的不懈追求。劉婕的中篇科幻小說《聖伊盧津島》便是如此。它乍讀上去是一個典型的戰爭——探險故事:人類因為戰爭和環境汙染不得不放棄地球,移民到阿納西星球上去。文明的發展從此停滯不前。幾千萬年後,地球上蘊育了新的人類和新的文明。聯合大陸上,新人類中的強權國家開始追求統一,同時又與來自阿納西的舊人類發生戰爭。而在戰爭間隙中,主人公受命在大洋上尋找一個名叫聖盧伊津島的地方,據說在那裡儲存著遠古人類的高超技術,可以幫助今人稱霸太空。但是,隨著故事的發展,主人公,以及懷特、葉華、辛西婭、6065等同伴洞悉秘密後,出於對和平的渴望,為了阻止新人類之間,以及新舊人類之間的仇殺毀掉了秘密。
在劉婕的短篇作品中也到處可見這種呼喚溝通與理解的主題。在《第一計劃——火星》裡,來自地球的火星移民與地球本土已經處在多年的爭戰中。生長在火星上的主人公期望著打破這種隔垓,歷盡艱險回到了地球。他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一些愛好和平的地球人的理解。在《狩獵與被狩獵者》這個有些血腥的短篇中,作者探討了人與地球上其它物種和諧相處的問題。
主人公在狩獵時被外星人誤當成沒有智慧的獵物帶走,並眼瞪瞪地看著自己被吃掉。這種“虐吃”的習俗在講究美食的中國其實並不少見。在《流行歌手》中,外星人以為地球上某個流行歌手在演唱時歇斯底里的舉槍動作就是友好的表示,以致於引起誤會。這種對理解和溝通的追求在《寂寞星辰》這篇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表達。在這篇小說中,智慧遠超過人類的人造人最終理解並寬容了人類的恐懼感。他不僅暗中幫助人類躲過浩劫,而且自願按人類安排放逐外空,於寂寞星空中等待著人類在道德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