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美國的魏未、米勒、哈特曼,英國的哈代,日本的巖崎賀都彰、沼澤茂美,前蘇聯的索可洛夫、列昂諾夫等等,都是太空美術的代表人物。列昂諾夫即世界上第一個從事太空行走的宇航員。他的作品展示了一個理工科教育出身的人深厚的藝術修養。
1982年,國際天文美術家協會(IAAA)在美國成立,標誌著太空美術事業開始有組織地穩定發展。
中國太空美術的開拓者是天文學家李元。李元是山西塑州人。1925年出生。早在重慶求學期間,便接觸到了邦艾斯泰的土星世界組畫,從此與太空美術結緣。李元是中國天文學科普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北京天文館第一位講解員。該館開館時,便展出了自己臨摹的西方太空美術作品,可謂中國第一個太空美術展。改革開放後,李元與國際太空美術界建立聯絡,是把太空美術引入中國的第一人。199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編號為6741的小行星命名為李元星。
喻京川是當代中國太空美術的領軍人物。他在李元的引導下,走上太空美術道路。創作了大量作品。他是國際天文美術協會惟一的中國會員。他的作品《中國人登上月球》於1998年在美國新聞週刊發表。
2004年,北京天文館新館落成後,舉辦了中國第一次太空美術大展。四位中國太空美術領軍人物:喻京川、金霖輝、趙龍軍、吳同椿的62件作品參展,成為中國太空美術事業的一次檢閱。
與科幻小說、科幻電影在表現手法上的整體傾向相類似,科幻美術雖然採取了想象的題材,但卻運用高度寫實的手法。
三、其它科幻美術。
除了科幻小說封面與插圖,以及太空美術外,還有許多其它的科幻美術作品。這些作品多為作家原創,並不與任何一部科幻小說、科幻電影有關係。但也不同於太空美術。它的背景不限於太空,異星,而是多種多樣。並且,不象太空美術那樣,以靜物為主,而是體現了一定的情節性,比如太空戰爭、探險活動,等等。但與下面要單獨介紹的科幻動漫不同,它們是單幅作品。
以上三類作品,構成了科幻美術的全部。
在中國,科幻世界雜誌堅持刊發國內科幻美術原創,已有十年曆史。這給幼小的中國科幻美術提供了很好的陣地。幾位領軍人物的作品,最初就是在這裡與大家見面的。除此之外,《天文愛好者》雜誌等,也經常選用原創科幻美術作品。而大量出現的科幻圖書,更是科幻畫家的一大專門陣地。金霖輝等人都創作過科幻小說封面。
與動漫畫手不同,科幻美術畫家都擁有紮實的美術功底。中國的一些科幻畫家已經開始創作巨型美術作品。如今,電腦繪畫已經成了科幻美術畫家的新工具。
第二節:科幻動漫
對於中國青少年來說,日本卡通比歐美動漫更令他們熟悉。其實,後者是前者的老師。早在四十年代,已經成熟的美國動漫業中,就產生了一批科幻卡通。其中以《閃電戈登》、《超人》、《蝙蝠俠》
後來,日本卡通席捲世界。第一部代表作便是科幻卡通《鐵臂阿童木》。在第五卷中,筆者介紹了幾部經典的科幻卡通作品。
《科幻世界》在轉型為青少年刊物的初期,曾經保留了科幻卡通欄目。後來,這個欄目從正刊上消失,雜誌社另闢《科幻世界畫刊》為陣地。《科幻大王》則一直保留一半文字、一半卡通的形式,直到現在。哈爾濱的《幻想》雜誌也不時出現一些原創科幻卡通。
如今,科幻已經成為卡通中的幾個主要題材之一。
第三節:科幻電子遊戲
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電子遊戲《電腦空間》(puter Space)設計完成。在此之前,電子遊戲本身便是科幻般的想象。而當它來到世界上以後,大量選擇科幻題材,便也毫不為怪了。
經典科幻小說與科幻電影成為電子遊戲的重頭戲。赫伯特的《沙丘》,海因來因的《星河戰隊》,都成為電子遊戲。而熱門的原創電子遊戲,則會被改編成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星際爭霸》的小說出版了許多種。《生化危機》已經上演了第二集。《最終幻想》更是從流行遊戲變化為第一部沒有真人表演的電影。
中國電子遊戲正處於萌芽狀態,《鐵甲風暴》是極少的選擇了科幻題材的電子遊戲。
對於中國科幻向動漫、遊戲業發展。許多科幻迷和一些科幻界同仁保持著極高的熱情。但直到目前為止,尚未有國產科幻動漫和科幻遊戲的成功例子。一方面,國產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