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充滿隱喻、荒誕、奇想、夢境……時空上全無聯絡的意像被扭結在一起,構成作者內心意識的象徵。判讀張卓的作品就象解夢一樣,儘管幾乎不可能清楚明白地賦予邏輯說明,但卻使人慾罷不能,產生非參透不可的衝動。從前那些文字單純質樸,以宣傳科學知識為己任的科幻老前輩們如果看到了張卓的作品,肯定會感慨時光流逝若此,以致於今天的科幻小說竟然變成了這個樣子!
儘管寫作時間不長,但藝術天賦使張卓的作品水平飛快提高。《存在者》這篇小說可以視為張卓目前為止最高水平的代表。神秘主義氛圍浸透了這篇用宏偉意象構築的作品,撲朔迷離的文字譜寫了深奧的現代寓言。
由於不太重視情節,張卓作品的篇幅都不算長,介於短篇和超短篇之間。但張卓寫意抒情的能力很強,某種意義上講,張卓的作品更象是長詩而不是小說。單是那些簡明快捷的短句就能說明這一點。而讀她的作品,也不僅僅在展卷之時。回味綿長是張卓小說的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張卓的小說純粹是給知音讀的那種。
不過,張卓也在嘗試著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新作《冬眠》就是一篇構思完整,邏輯嚴密的推理式的科幻小說,近似於人們熟悉的那種科幻樣式。張卓正在成為一個專業的科幻作家,理當多掌握幾種寫作方式。
開闢想象天地的人們 婺州三日記
(一)
五月二十七號晚,我坐上北京至廈門的107次列車,直奔浙江金華而去。浙江是幾年來我為了宣傳科幻而走到的第九個省份。去年的這個時候,我正坐著北去的列車,到長春給幾所高校的科幻愛好者辦講座。
我對金華不算陌生,倒不是因為他們那裡名揚中外的火腿,主要是從我現在的斗室出行幾百米,就能走到天津市內有名的浙江人聚居區——溫州村。稱溫州村,其實那裡許多人都來自金華。溫州村成百上千的服裝小作坊裡,有不少來自金華的青年男女為他們的未來辛勤忙碌著。過春節的時候,那裡會開出直達金華的客運班車,一隊隊說說笑笑的年輕人排隊走上班車。在別的地方,只有學校裡才能看到這麼多二十左右的年輕人排起長隊,但那時我眼前沒有學生,只要早早就開始為自己命運拼搏的打工仔打工妹。他們給了我對金華的第一個印象。
在南下的列車上,我再一次感嘆中國之大。車過蚌埠,兩旁麥地裡已經有了揮鐮開割的農民。而在天津的農村,這個場面差不多還要半個月後才能見到。進入江蘇,田野裡南方風格的建築星羅棋佈,讓看慣了北方農居的我充滿新奇感。最新鮮的,是它們那近乎“哥特式”的尖頂,和鑲著彩色玻璃的閣樓。
第二天晚上,列車甩下我和一小批乘客,繼續駛向它的終點站。我走出金華車站,好奇地望著四外的夜景。火車站座落在接近郊區的地方。夜晚時分,周圍只有不大的一片燈火,但夜色裡埋伏著許多黑壓壓的新建樓群,那些尚未安上玻璃的視窗似乎是在對我說,明年你再來看看……。
在一處防空洞旅館裡,我度過了悶熱潮溼的頭一夜。第二天,我乘公交車進入市區,找到了中國小說學會2000年會的舉辦地——望江飯店。小巧玲瓏的金華城似乎座落在一片丘陵上,望江飯店便在市中心處的一個高坡之上。那是一座沒什麼特色的高層建築,我望了它幾眼,然後便拎著行李,開始在周圍找小旅店。大概外地人平時來得不多,旅店很難找。我一邊找,一邊在南方城市特有甜香溫潤的氣息中瀏覽這座小城。市中心這裡是老城,街道不僅狹窄,而且方向不正,後來聽說金華這裡有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後裔聚居地,看來這種八卦陣式的街道也不無出處。
象每一座南方小城一樣,“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的金華市綠化得很好。
整齊的梧桐樹使我的視野裡滿是綠色。小巷裡屋脊高聳的南方民居默默地講訴著小城的歷史。
不過,大街上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時不時就能聽到的一首臺灣校園歌曲的旋律,那是比四大天王早許多的流行文化,少年時期的我聽慣了這首歌,但現在已經叫不上名字了。伴隨這曲旋律而來的,竟是一輛輛清潔車,和穿著工作服的清潔工。
我終於在一個小巷內找到了旅店。在登記處,服務員小姐熱情地為我介紹高檔客房的舒適,我則不為所動地宣告只要便宜就行。最後小姐告訴我,有一間只收十五塊錢的單人房間,問我住不住。經過剛才在大街上一個小時的尋找和比較,這樣的價格令我喜出望外,自然點頭。於是,辦完手續後,服務員便帶我走進三樓樓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