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網魔》)未完稿時已經簽下了第一次改編權。因故未能拍攝,改編權到期後,又與另一家影視公司簽下了第二次改編權。這部作品為什麼能被影視界接受呢?首先是它解決了故事豐富與否的問題。影視策劃和編劇很少有懂科幻的。所以,只能是原創作者先把故事寫好。他們從故事裡發現了足夠的影視元素,進行精練。直接進行科幻影視原創,或者把小短篇添充起來,幾乎是死路一條。能夠把《全面回憶》《少數派報告》這種內容單薄的短篇小說發展成血肉豐滿的科幻片,暫時還沒有這樣的中國編劇。
其次,故事背景與現實極近。我的小說一直是這個套路,極其貼近現實。從影視製作的角度講,這等於減少了他們許多麻煩。低成本小製作,這是中國科幻影視能夠切入的重要條件。雖然前面說過,中國影視界絕不是花不起錢。
但它為什麼又不成功呢?只能說影視製作的線條太長,遠非小說可比。創作一部小說,作者完成,編輯OK,最多再過一個編審關,就能夠與讀者見面了。而能夠卡住一部影視作品的關口,到現在我還沒有數清。
在中國,還有一批從事科幻美術創作的朋友。他們無論與美術界同仁相比,還是與歐美日科幻美術同行相比,收入都很低。或者說,不能從科幻美術上掙到錢。你認為原因何在?
這是成人科幻市場沒有啟動的直接後果。美術作品(而不是卡通作品)的消費者就是成人。你總不能指望青少年學生會出幾千幾萬塊錢收藏科幻美術原作吧。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