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在人文學者眼裡,它的基本觀點十分刺眼:所謂愛、尊嚴、人性、自由意志這些東西,全都是不可檢驗的幻覺,是刺激——反應的固定連結。這種抹殺人性的極端態度,使得行為科學很早就越出心理學的象牙塔,受到社會普遍關注。

行為科學最大的成果,是在“刺激——反應”的基本理論上,建立起一整套行為塑造和控制理論。在心理學走向成熟的過程裡,行為科學嚴格的科學傾向曾經是一場革命。但在這個理論中,“人”與馬戲團的動物沒有多大區別,或者和複雜機器等同起來。這就使它走向了極端。

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的社會背景下,大政府、獨裁政治、社會控制論遠比今天吃香。無論行為科學學者本身政治傾向如何,此類學說都給專制政體提供了理論上的幫助。大凡獨裁者上臺,都承諾要用強力來塑造一個純潔社會。華生曾有一句狂言:給我一打嬰兒,我可以把他們塑造成醫生、律師、學者,或者小偷、盜竊犯……此言雖為書生之見,華生也沒有本事把它付諸實施。但人們卻不難看到一個思想領域中獨裁者的影子。

行為科學很早就進入了科幻作家的視野。此類題材中的代表作,當屬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 1917——1993)的《發條橙》(A Clock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