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就成為極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某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感到一種發自內心的震撼,但卻沒有任何儀器顯示這種震動。以後,每隔22小時55分,這種震撼就會週期性地降臨。連續震撼使正常人的智力逐漸下降,而弱智人則不受影響,慢慢地,人類逐漸忘記了科學技術成果,社會組織趨於解體。逸飛推斷出事件的真相,但無力迴天,只好在城市供應系統崩潰後,帶家人逃進一個山中熔洞避難,後來,所有的震波都已掠過太陽系,人類的智力又逐漸恢復。但他們要從一片廢墟中重新開始文明程序。
第五節:記憶
記憶恐怕是心理活動中最能呈現機械性的成份了,甚至在心理學中,對記憶規律進行基礎研究的物件就是“無意義識記”。在生活中,人們也總是把人腦的記憶和書本、磁碟這些物件聯絡在一起。所以,科幻作家們喜歡描寫透過機械方法把人的記憶搬來移去,或者乾脆抹掉的故事。
這方面的代表作,是美國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Dick)的諧趣小說《全面回憶》。工人道格拉斯奎爾經常夢想到火星一遊,但自己身份低微,無福前往。瑞科公司專門給人們植入虛假記憶,滿足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難以達成的願望。奎爾付費請這家公司為自己輸入在火星冒險的記憶,沒想到卻喚醒了他的真實記憶:他正是一個曾經到過火星的情報員,只是那段記憶被抑制了。在這個故事裡,人的記憶可以象一段磁帶錄音那樣,被抹去或者被添上。後來,好萊塢將這個短篇搬上銀幕時,新增了許多驚險情節。但其故事核心:記憶的消除和移植被很好地保留下來,並得以發揮。
推而廣之,一個人的整體意識,無非就是一套記憶,只不過數量龐大,內容複雜而已。如果把一個人的整個記憶完全轉移給另一個人,那麼,是不是就等於靈魂的轉移呢?至少科幻作家認為是這樣的。比起前章提到的換頭術,這種移魂術更復雜,當然也更“科幻”。
在科幻電影《雷霆穿梭人》(Freejack),企業家麥克坎德拉斯遭遇車禍,臨死之前將意識輸入電腦,他的手下綁架了賽車手福朗,準備把麥克的意識移植到福朗身上,得到復活。之所以選中福朗,是因為福朗以前的女友朱麗葉現在是公司副總。麥克暗戀朱麗葉,認為自己只有借用他的身體,才能令朱麗葉徹底愛上自己。當然,最終他的陰謀沒有得懲。在這個過程中,麥克的記憶,也就是他的“靈魂”被儲存在體外電腦裡達三天之久,並且仍然具有活動能力。
在短篇科幻《阿爾泰9星綁架案》中,作者弗雷德裡克波爾(Federik Pohl)更令這種“靈魂轉移”術成為未來社會中的普通技術:阿爾泰9星殖民地建立在礦業基礎上。礦業衰弱後,人們只能指望旅遊業。其中一個旅遊專案就是出租身體:當地人把自己的全部記憶用編碼的形式貯存在機器裡,旅遊者再把自己的記憶輸入那個身體。由於不是自己的身體,旅遊者可以毫不珍惜,駕馭它進行各種冒險。出租期一到,原主人的“精神”被輸回身體,經常會發現身上遍佈創傷。
第六節:情緒控制
有的心理學理論將人的心理劃分為認知、情緒和意志三部分。有的劃分為認知和意動兩部分。不管怎麼劃分,都體現了人的知識部分、理性部分與情緒部分、感性部分的對立統一。自古以來,如何對待自己內心中這兩部分的關係,便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一個難題。
不久前上演的科幻電影《撕裂的末日》(Equilibrium)描述了一個全體人類都被施以情緒控制的世界。經歷多年殘酷戰爭以後,某些政治家認為,必須消除人性中的攻擊性才能保持永久和平,方法就是定期注射藥物,使人心如止水,甚至面無表情。任何可以激發人類情緒的物品,包括藝術品都在禁止之列。任何人想要擺脫這種控制,都被視為對他人的威脅而處以極刑。
其實,《撕裂的末日》體現了人們的一個常見誤解,那就是把情緒和理智對立起來,認為理智可以產生有價值的客觀效果,而情緒只起到干擾作用。影片中的未來人類雖然面無表情,生活單調。不過卻有著遠超過現代的高科技。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是不可能的。無論是研究科學,還是運用科學,總要有意願才行。任何意願都有情緒的成份。完全剋制住情緒波動,徹底平靜下來的人,等於進入了“涅磐”境界,實際上什麼事也做不了。
《撕裂的末日》並非這一題材的開端。早在幾十年前,波蘭科幻大師列姆就在《星空歸來》中,描寫了一個過度和平的世界。宇航員夏爾乘坐亞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