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年輕學者。他們誤用了億萬富翁體內的癌細胞培育克隆人,代孕母親知道事實後,怕失去這個孩子,秘密逃離。
這個克隆後代異常聰明、體力超凡,從小就極有侵略性。他在親人的幫助下隱居在不為人知的地方。而他那完全正常的克隆兄弟則以親生兒子的身份在億萬富翁家庭裡養育成人,只不過身份不便向世人公開。二十年後,億萬富翁去世,一個可怖的怪物立刻出現在世間,試圖殺死當年所有的知情人。
《癌人》和《癌變》中的“癌細胞克隆人”都擁有癌細胞的特點——超級生命力。並且,在這兩篇作品裡,克隆人的命運也都十分可悲。海拉遭受“人類純潔聯盟”的追殺,科學家不得不帶著她東躲西藏。《癌變》裡克隆人製造兇案的動機,則是深恐身份暴露,受到社會歧視。
確實,完完全全地複製一個人的基因,在今天的科幻小說裡已經不太有戲劇性了。將轉基因技術運用於人,創造前所未有的新人,成為科幻作家們喜愛的題材。傅雪峰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第四隻鏢》中,變態學者金雨林複製了自己女兒的克隆體,僅僅是收藏和玩弄。為此,他改造了她們的基因,將她們變成大小不等的人。
當然,以變態心理為動機搞轉基因克隆,畢竟沒有普遍意義。如果將來有人改造人類的基因來製造新人,最可能的是出於戰爭目的,製造新的戰士。《星球大戰前傳克隆人出擊》便給大家講述克隆人大軍的故事。他們全部是賞金殺手鮑巴費特的複製品,但這批克隆人除了比較能打仗和不用付薪水,戰死後不需補償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然而,在劉慈欣頗為恐怖的科幻小說《魔鬼積木》中,卻有人制造了一隻轉基因大軍。他們是人與獸的混合體。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不在遙遠的銀河,就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時間也就在當代。美籍桑比亞裔科學家奧拉和白人將軍菲利克斯共謀研製一批轉基因戰士。他們將人的基因與其它特種基因混合,從各佔百分之五十開始,嘗試一點點增加人類基因的比例,慢慢確定哪些動物基因能夠增加人的戰鬥力。實驗中孕育的大量產品肯定要被殺掉。出於倫理考慮,他們沒有使用別人的細胞,而是各自撥下一根頭髮用來提取供實驗用的體細胞。
四年後,一號基地的人造子宮培養出一萬多個可怖的活體。他們擁有人的意識,卻不擁有人的身體,古怪異常。這些實驗用活體被無情地燒死了,然後二號基地裡開始生產出人的基因所佔比例更多的混合體。有迅捷的馬人,恐怖的蛇人、兇猛的獅人,怪異的蟹人,令人噁心的壁虎人。當然,這些無法派上戰場的轉基因人又被血腥地清除掉了。
真正投入戰場的則是一群飛人。而且,它們還在胚胎時就被奧拉帶出美國,成為桑比亞的戰士。幾萬名這樣的戰士一擁而上,最後竟然打敗了美國的航空母艦編隊。
基因技術是一種魔法,它終將改變世界,並且改變我們自身。這一天來到的時間,幾乎可以肯定比外星人來到地球的時間要早。今天,各國科幻作家們紛紛進行克隆人的“紙上實驗”,確實能夠幫我們更有準備地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第四節:從“克隆人”到“複製人”
筆者曾經見到一家“克隆商店”——提供服務,用塑膠翻扣你身體任何部位的模型。實際上,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將“克隆”視為“複製”的同義詞,而並不是它科學上的原意。
科幻作品不是科學,所以,相當多克隆題材的科幻作品,往往是在寫複製人。只不過在科幻題材中,另外有一種“全息複製人”,區別於此處的“克隆複製人”。
在這類科幻作品裡,克隆人出生後,不再經過漫長的成長期,很快,甚至幾小時後就進入成年,與父本的體格形貌完全一樣。這就是透過克隆技術複製人的題材。
在第一節裡,我們看到,現實中的克隆技術其實就是種生殖技術。克隆出的孩子是一個新生命。他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更有自己的生活脈絡,有自己的命運。如果要把“克隆”當成“複製”的同義詞,那麼就要原封不動地複製他,包括他的思想感情,生活習慣,一切一切,最後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透過克隆技術複製一個人,而不是生育一個新人,這可能要算科幻小說的獨有內容吧。因為在科學上,還沒有人去研究這一課題,甚至根本沒有這個必要。欲使一個嬰兒長大成人,需要大量的細胞分裂,那是個極其消費能源的過程。不過,在科幻小說裡,這些可以忽略不計。
科幻作品裡,一部分“克隆複製人”被設計成與父本不同的個體。比如在《特警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