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兩筐收滿了,用毛驢馱出去就是了。除了路上損耗的,到了城裡,總能賺上一些。當然,還要捎帶一些其他的山貨出去。來一趟不容易呀!”
我驚異了!是呀,山路難行,農民到集市或是縣城一天又回不來,自己去賣那點東西,也許連吃住的路費都不夠。唉,沒有公路,天也低來地也窄,肩挑公糧爬坡嶺,山果爛在山溝裡……
於是,我終於理解了剛進山時農民的那些話:
“果子沒人要呢!”
“賣給誰喲!”
一踏進武陵山,我就被這片古老而神奇的紅土地深深地吸引了。或許是它太古老,讓人永遠也看不清,道不明,挖不透。我又想到了這些始終沉默的巍巍群山;它們存在億萬年了。春風、夏陽、秋雨、冬雪,撫摸著、曬烤著、沐浴著、摧殘著,它們不也走過來了嗎?它們還要走下去的。人是不是也這樣呢?一代又一代,唱著古老的歌,一程一程地走下去。
魅力山鄉 撞進世外桃源(1)
東晉大文豪陶淵明先生的名作《桃花源記》,不知令世人產生多少遐想,千百年來,無數文人騷客,俠士隱者尋尋覓覓,但人間似乎無此仙境。然而,在我的行旅生涯中,我相信自己在無意間走進了人們夢牽魂縈的世外桃源……
1991年夏,我進入滇、黔、桂交界的三角地帶。這裡的民族風情愈發濃郁起來,最明顯的體現在人們的衣著打扮上。儘管從男人身上已分辨不出什麼,但幸運的是,這一帶的女人都基本保持了她們美麗如畫的民族服裝和頭飾。一路上,我常常可以看到頭戴銀冠,身著豔服的少數民族婦女,出沒于田間地頭,為做活的男人們端茶送飯。
一條清亮的小河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左右看看,沒有發現橋樑。對岸有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正擺著一條小木筏。我舉起雙手,朝小孩呼喊。
小孩探頭往這邊望了一陣,便將木筏划過來。
渡過河去,我從口袋裡掏出一元錢遞給小孩。小孩不解地望著我,輕輕地搖了搖頭。
“給你的船費。”我將錢塞到小孩手裡,一步跳上岸去。
“等等。”小孩小跑著追上來,他手裡提著一個小魚簍,裡面有一條約一斤重的活蹦亂跳的鯉魚。
小孩跑到我跟前,什麼話也沒說,他將一元錢伸到我面前,眼睛裡流露出堅定的神情。
我默默地接過錢,心裡感慨良多。
正在這時,一輛揚塵而來的摩托車在我們面前“嘎”然停住。騎士是個三十來歲的女人,她的摩托車後座上綁著一個編織袋,鼓鼓囊囊地滴著水,裡面似乎有魚在掙扎。
女人跳下車,拿過小孩的魚簍瞧了瞧,嘴裡嘟噥了一句:“才一條魚呀!”女人往口袋裡摸一陣,最後摸出兩角錢遞給小孩。
“不,兩角錢不賣!”小孩將錢塞給女人,雙手緊緊地護住魚簍。
女人似乎有點意外,她瞪了瞪眼睛問:“你要多少?”
“一元。”小孩想了一下,說。
“你也太黑了吧?”女人拉開嗓門嚷道,“看不出你小小年紀竟有這樣黑的心腸。這才多大一條魚,竟敢要一元錢!”
小孩有些不知所措,他嚅嚅嘴唇說:“那,起碼也得五角。”
“好吧,五角就五角。”女人裝出一副很無可奈何的樣子,掏出皮夾,點出五角錢。
“慢!”我知道這種鯉魚在城裡要賣五元錢一斤,於是朝女人伸手一攔,對小孩說:“這條魚我買了,我出兩元錢。”
小孩顯然吃了一驚。他看看我,又看看女人,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女人憤怒地瞪了我一眼。她俯下身,溫和地對小孩說:“五角錢,剛才咱倆先講好的,對嗎?好孩子要誠實,可不能見錢眼開,昧了良心呀!你知道阿姨掙這點錢可受罪了,每天要騎摩托跑百多里地呢!”
小孩終於抵擋不住這溫柔的一刀。他低下頭想了一下,似乎下了決心,他接過女人手裡的五角錢,將魚遞過去:“給!”
女人得意地瞧了我一眼,動作麻利地將魚塞進編織袋,騎上摩托車揚長而去。
河岸旁邊有一個小圩鎮。雖然不是趕集的日子,但仍顯得非常熱鬧。來來往往的山民似乎都喜歡在這裡停歇,幾家小飯館裡擠滿了品茶喝酒的人。飯館很特別,確切地說,它們並不是飯館,而是一個雜貨鋪,只是除了賣雜貨外,多了一個功能,就是店家在門口擺了一個爐子,為客人炒菜。凡是到這裡來吃飯的客人,必須自己到街上買來菜由店主幫忙加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