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高,報紙的作用,不光是能夠凝聚民心,掌握民意,也能反過來促進民眾學習更多更廣泛的知識,民強則國強,民富則國富,這等淺顯的道理,陳近南懂。已經年逾五十的陳近南雙目閃亮,彷彿年輕了十歲,立刻和得意弟子高桂連夜商討,對於辦報紙這件事,高桂打算全盤使用自己信得過的人,沐王府的王運開和他的侄子王喜是最好的人選,他當然知道,掌握了輿論導向,就等於掌握了民心,而輿論導向,無疑握在自個兒手中是最好的。
與此同時,他也決定親自去呂宋島,這半年來,他用現代軍隊標準訓練出來的“特戰營”已經擁有三百人的規模了,雖然規模不大,但當中每個人都是來自天地會的忠心成員,年齡限制在二十五歲以下,都有武功底子,身體強健,而且還在軍事學院進行了培訓,至於武器,全都裝備上了燧發槍。臺彎盛產硫磺等物,製造槍炮所需的資源極多。此時正是明朝和清朝並存的時代,雖然歷史上南明(臺彎鄭家)即將被清軍所滅,但這並不能掩蓋明朝的科技水平是遠勝於清朝的。不但是燧發槍,火炮方面要比清軍先進得多,造船業也遠超出清軍的水平。
(注:這並非作者瞎掰杜撰,而是史實。
歷史上,清軍攻打臺灣都是以荷蘭艦隊當主力,因為清軍火器根本不是鄭家軍隊的對手,否則也用不著玩遷海三策了。可等到唯一撐門面的那幫明朝遺人死光,滿清的火器就更是倒退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清朝嘉慶年間,軍方曾傾全國之力仿製一批明朝末年造的神機炮用來裝備八旗炮隊,結果所造大炮射程竟不足原炮一半;鴉片戰爭前,關天培日記中的記載清軍當時自制的九千斤大炮(不是臼炮)最大射程只有一千兩百米,要知道明代一千多斤的紅夷炮都比這遠得多得多;當兩次鴉片戰爭時清兵被英國開花炮彈打得暈頭轉向,對開花彈視為神物時,全然忘了他們的老祖宗努爾哈赤就是讓明軍開花彈給砸死的,而在當時北京八旗炮庫內還有大量被蛛網密佈的明代造開花彈……所以說句難聽點和大家有點接受不了的話,清朝統治下,中國不但沒有進步,相反還文明倒退,再說一句有點不敬的話:不是每個民族都具備漢人這樣的智慧的,被元朝滅掉的宋朝和被清朝滅掉的明朝,總體上來說,是中國歷史上的兩次文明大倒退,之所以在晚清時代中國會被外國侵略者隨意欺凌隨意宰割,和這兩次文明大倒退是分不開的。
在1598年,明代火器研製者趙士楨在土耳其火繩槍的基礎上又改進出魯密銃。這種火器彈藥裝填量高、射程遠,威力比同期歐洲火繩槍大,更比當時日本戰國時代的火繩槍輕便,因此在明軍中大量裝備。明朝支援高麗李朝的戰爭中打垮豐臣秀吉的日本聯軍,應該少不了子母銃跟魯密銃的功勳。戚繼光在平倭時期還發明瞭一種虎蹲炮。底盤有鐵釘,可抓牢地面從而減少後座力、提高命中率。一炮能打出百多彈丸,是實施高密度面積打擊的利器。而且該炮體積輕巧、機動力強,對潛進山區的倭寇作戰成效顯著。1568年,戚繼光甚至把它裝備到騎兵營,作為必備的騎兵炮作用跟現代的小型迫擊炮相似。
更為聞名的紅夷大炮,最初是明代天啟年間從澳門葡萄牙人手上買來。紅夷大炮就是長管加農炮,廣泛為英國跟荷蘭人使用在戰船上。澳門葡萄牙人的三十門炮也是從英國船上掠奪而來。明朝得到這三十門炮,一部分用於軍事仿製,一部分則用於實戰,佈置在關外。袁崇煥寧遠大捷就是靠這幾門從葡萄牙人處買來的紅夷大炮,把自許平生百戰無敗跡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炸得狼狽而逃,最後跟豐臣秀吉一樣,憤懣成疾,鬱鬱而終。1635年,另一個明代火器研究家畢懋康更發明了燧發槍。燧發槍配有火石自動打火裝置,不怕風雨並不須事先火繩點火,發射速度與精確度大為提升。相對於火繩槍是一項意義重大的變革。明代燧發槍的自行研製並不比歐洲人晚多少,德國發明燧發槍並投入到軍隊當中和法國人作戰的時間是在1644年,所以換個角度來看,明朝的科技和軍事水平在當時仍是和歐洲強國持平的,假若沒有發生清兵入關,沒有清朝,可想而知,中國會被不重視科技的清朝拖得越來越落後麼?會被那些歐洲國家後來居上,實行侵略麼?堂堂的東方大國,到最後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也不知努爾哈赤那廝會不會在九泉之下羞憤得再死一次?
為了維持這三百人的特戰營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武器,高桂自己掏了不少腰包,這些燧發槍要保養,要向鄭克壁領取子彈進行操練,都需要錢,而且,在西班牙人屠殺華商事件之前,高桂更打算研究後裝單發槍或者更進一步的後裝連發槍。這種更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