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等會我給你傳真過去,不過他父母和家庭的檔案屬於絕密檔案,我沒有許可權。”
利孝和大訝:“阿培你是情報科的你都沒有許可權檢視?”
“香港能檢視那份檔案的人不會超過5個。”
“那沒事了,辛苦你了。”
利孝和放下電話。
眉頭一挑。
自己沒有看錯。
這小子果然大有來頭。
只是這小子倔強得像一頭牛,完全不依靠家族之力,非要白手興家,有意思~
晚上七點半。
利舞臺。
賓客滿座。
臺上唱著粵劇‘百戰榮歸迎綵鳳’,下面戲迷們一邊吃席一邊欣賞。
這是利舞臺的特色。
最初利舞臺誕生,是利希慎給自己喜愛粵劇的老母親給建的,坐在下面吃東西同樣是他孝心之舉,慢慢發展成這裡的傳統。
利孝和是利希慎的第三子,但母親是利希慎元配,兩位哥哥利銘澤和利銘洽反而是妾室所生。
因此利孝和才是真正意義的嫡子。
利舞臺也一直由他管理。
“阿六,我給你介紹一位青年才俊。”利孝和向邵逸夫介紹了李奧。
“六叔你好!”李奧彎腰向面前這位長臉高顴骨戴著金絲眼鏡卻難掩精明之色的老人鞠躬。
這個鞠躬。
外人不知道原因,只以為他尊敬邵逸夫。
李奧給邵逸夫鞠躬的真正原因,是邵逸夫未來在國內捐475億,建造了6013座逸夫樓用以教育事業,遍佈全國,李奧曾在逸夫樓上學,也曾在逸夫圖書館裡看書,是千千萬萬普通學生之中的受益者。儘管那些慈善是邵逸夫在另一個世界做出的,在這個世界還沒開始捐,但不妨礙李奧對他表達敬意。
邵逸夫以為李奧是某個家族的小輩,起初並不在意。
等與利孝和一聊。
才發現自己完全看走眼了。
這小子拿個殘酷一叮的創意出來,利孝和竟然捨得砸一百萬買下。
這種大手筆。
即便是利孝和也不多見。
邵逸夫仔細打量李奧,內心估計這個貴氣十足的年輕人應該是某個大家族精心培養出來的後代。
利孝和豪擲百萬,下重本投資,未嘗沒有強強聯合的意思。
並非僅僅是對方的節目創意。
“阿偉,我給你介紹,這個年輕人叫李奧,剛剛自英國回來,他有興趣進軍倫敦金,你不是老想說服我們投資一筆嗎?他跟你一樣,同樣看好倫敦金會漲,我想你跟他應該有共同話題。”利孝和又把堂弟利國偉拉過來,介紹給李奧。
“你也看好倫敦金?”利國偉是恒生銀行的副董事長。
這位過幾年會是恒生銀行的董事長,香港聯合交易所主席,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
利國偉不僅是大紫荊勳章獲得者,還是香港著名銀行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未來香港迴歸十五週年最具貢獻15人之一。
事實上。
香港人用來炒股的指標‘恒生指數’便是他弄出來並且推廣使用的。
“利國偉先生,我不僅信心十足,還希望恒生銀行方面給我一個合適的槓桿,我預估接下來的倫敦金會有一個暴漲,現在是最好的入場時機。”李奧將手中的支票遞給利國偉。
“今晚?”利國偉能感受到李奧的強烈自信。
“越快越好。”李奧點頭。
他看過不少港娛小說,主角通常會在1980年6月19日之前購買九龍倉股票,然後趁包玉剛家族和怡和置地公司競爭時大賺一筆。有次查資料,他無意中發現,如果時間夠早,其實炒倫敦金更有搞頭。
倫敦金價在1980年1月份,由五百美元一路狂升到最高峰的八百五十二美元。
然後再在月末重新暴跌回六百美元,整個過程仿如坐過山車一般。
如果能抓住機會。
絕對可以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獲利暴富。
要沒有系統,李奧有印象但不敢說有絕對把握,不過有了千度人均知識之後,李奧發現,自己以前查過的資料資料,任意一想,竟然盡在眼前,無一遺漏。
這便是他有信心敢跟利孝和吹牛逼說自己一年能賺到一億美元的底氣。
有資料資料開卷考試。
滿分拿不到。
爭取拿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