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年四月,大興安嶺上還飄著雪,集通線跨過小興安嶺的線路終於在共和國集中力量下開通。自京津一帶山海關被海宋的艦隊火炮截斷以來,東北亞和中國內陸的聯絡再次開通。這條鐵路的修通的戰略意義是龐大的。
一車車火車皮的物資從關內迅速運輸東北這裡。二十萬華北軍隊進入東北。與此同時四月份黑龍江兩岸,蒸汽機開始拖動著鋼犁在黑龍江兩岸黑土地上翻土。春耕開始了。作物非常單一,五億公斤玉米種子,播撒下去。
任迪位面1861年1月莫爾頓在技術協會宣讀了一篇論文《農業中使用的動力》,根據他的計算,使用蒸汽機耕地,可以大大地節省馬匹,其功效、質量也不可匹比,更談不上人力作動力而與蒸汽力或馬力競爭的問題。所以這個冬天,東北工農聯盟一直在造耕地拖拉機。這種拖拉機,各個結構往傻大笨粗製造。前進速度不快,但是鋼鐵鍋爐蠻力上來,比牛馬耕地前進的速度快多了。
如果要論美式機械化農業生產適用於中國那一塊土地,東北這片高寒帶狂野是最適合的。現在東北工農聯盟治下,過去在東北佔著一塊地的農民不存在了,現在更像是操控農業機械的工人,早上一個小時的蒸汽機加煤加水熱機後,粗厚的蒸汽力量推動著大塊鍛壓鋼鐵的大齒輪,寬闊的履帶慢慢的前進,深深插入泥土,鋼犁,在泥土的摩擦下,閃現出金屬的色澤。時不時有樹根試圖阻擋這股機械力,由於阻力的原因犁地的鋼犁會斷,也有蒸汽機中粗笨巨大的鋼鐵齒輪突然無法咬合劇烈摩擦冒出火星和難聽的噪音。幾乎每天都要為蒸汽機跟換零件,但是相對於伺候這臺機器的難度,總是要比親自耕地要輕鬆多了。
看到了蒸汽拖拉機一字排開在田野上前進的壯觀場景,任迪不知怎麼的的由腦洞到裝甲師前進的畫面,嗯,這個蒸汽拖拉機焊上鋼板塊頭是達標了,但是現在是在平坦的田野上前進,要是遇到塹壕,直接陷下去爬不出來,還是得跪了。
鋼鐵現在還是很值錢的,突擊一次陣地拋錨一大半在敵人陣地上,這種土豪本錢,任迪現在沒有。整個黑龍江春耕任迪是當一場戰役來打的,從華北來的軍團到達東北第一個任務就是耕地,糧食問題解決了,才能在東北和共和軍耗下去。
反觀海宋這邊並沒有能力組織這種活動。從三月起大量的糧食直接從海外運輸,並且採用就地徵糧的政策。這種政策的後果就是直接將遼寧省至少八百萬人口從南邊向著北方遷徙。並且由於共和軍的軍隊在撫順鞍山的游擊戰,釋放了大量礦工。所以在今年五月份,遼寧地區的工農業開始出現停擺現象。海宋現在在東北佔領區的能獲得的實質性開始逐漸變少。
這就是管理的問題的問題,在艱苦卓越的戰爭中,那個勢力的物資人力都是缺乏的,這時候只有戰時體制,才能組織最有效的生產,並且用自己的物資儘可能的驅動人力發揮最大的作用。撫順的煤礦在一個冬天開始全力開採,供應下面的化肥和彈藥供應。加上通遼大動脈的開通。任迪現在在東北有了兩塊穩定的戰略後方,一個是松花江以北的嫩江平原,另一塊是靠著大興安嶺的通遼一東,其實按照這個情況戰鬥已經不用打了。隨著任迪掌握的人口越來越多,糧食產量和新興的工業產值逐漸壓倒大量停擺的瀋陽,勝利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這一切都架不住海宋元老們的任性。海宋的艦隊在二月以來,戰列艦編隊護送了兩個集團軍登陸山東切斷了共和軍對渤海海峽投放水雷的能力。隨後大力批次物資運入遼寧,與此同時海宋近乎調集半個國家的陸地兵力,進入東北亞列島上集訓。隨後這些兵力逐步被運到東北。海宋調集的物資總量是恐怖的。
與此同時,北良和常勝衝,看著面前高速行駛的全履帶戰車,海宋這幫傢伙根本就沒有走彎路,歷史上大英帝國大遊民水櫃坦克沒有出現。海宋生產的坦克是直接旋轉半圓形炮塔的五隊負重輪坦克。長得和任迪位面早期的五九真尼瑪像。趙衛國這裡坦克科技開不出來,海宋這地方技術儲備到是足夠了。
這個旋轉炮塔的坦克快速翻越障礙,從兩米高的障礙下疾馳衝過,然後鋼鐵車身上旋轉履帶,從半空中旋轉下重重的落在了地面上,履帶和地面碰撞的衝擊波帶出的塵土隨著坦克落地後飛快的疾馳,向後散去。炮塔轉動六十毫米線膛炮,對準了五百米外的目標一炮命中充當靶子的房子,牆面直接擊碎,巨大碎裂的裂紋在幾十微秒由撞擊的彈孔蔓延到房屋所有部位,然後,衝擊波的能量擺脫了裂紋擴撒線路的限制,直接帶著碎片和煙霧向著周圍飛射。
常勝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