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宋技術進入共和國,不代表共和國就會立刻掌握這個技術,工業技術,這玩意,在什麼基礎上開什麼花。百分百國產,在任迪的位面也只有中國人這麼狂熱的追求。何為百分百生產?比如造一個手機,所有的拼裝零件只要有一項來源於外國。我們就不認為這是國產的。然而即使是零件是國內廠商生產的,有一項零件的生產,比如說細小的銅原件的生產廠商必須要用外國機器,才能生產,這個訊息爆出來也立刻讓人感覺吃了蒼蠅一樣,機器也要國產,溯本求源,除了礦石可以進口一切原材料都要可以國產,不求利潤化,必須要求有這個能力。這個要求對全球經濟時代下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異常苛刻了。
然而就是這個苛刻的要求,會讓一個國家的製造整體,與整個世界的製造整體對抗競爭的道路。一旦走上這個道路,東方就已經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概念,而是以一個世界的身份和另一個世界競爭。
海宋的技術進入共和國,不可能其電力技術上的每一個零件共和國現在都能生產,大量的零件製造要求海宋企業供給,然而這個共和國接下來的工業發展設定了一系列的目標。未來電力製造每一個零件所需要達到的標準。給了共和國工業體系一系列明確的目標標準。如果沒有這個電力生產實物,這些標準都是共和國要抓瞎自己摸索的。
市場經濟靠需求,計劃經濟靠目標。不是市場經濟必然比計劃經濟要發達,而是技術優勢的國家適合用市場經濟激發創新,技術落後的國家需要用計劃經濟來追趕。這是對症下藥的問題,不是換了藥就能讓你沒病的問題。
計劃經濟的呆板,任迪已經體會到了。比如任迪面前這個搪瓷缸,吃飯的東西,這個廠家根本不考慮消費者的需求,直接按照國家供給需求生產這個標準規定下,產量達到要求的搪瓷缸。不考慮經濟利益,生產就是制度規定下的任務,質量標準就是死的。這種生產模式搞得和軍工生產差不多。產量到了,穩定可靠的標準到了,就萬歲了。
這要換任迪做生意,任迪即使沒有學生意經,也知道要搞市場反饋,嘗試在搪瓷缸上,搞一些花紋,如果有人買了,並且分析消費市場的喜好潮流。會組織工人建立獎懲機制,搞一些更高雅,的瓷器產品。只要玩市場經濟,分分鐘將這些不思進取的國營日用品企業擠垮。在這個過程中生產標準,會在利益的趨勢下一步步精細化。
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海宋那些個技術佔絕對優勢的大企業,不過來搶市場,搶利潤的前提下。在日用品生產上,任迪看到了未來這些國家準備放棄的下游產業將來的末日。但是現在共和國靠著這些輕工業產品賺錢彌補重工業發展的經濟需求。
輕工業這個做生意的物件都是普通民眾,而重工業生產產品的購買物件只有國家。所以即使是採用市場經濟,共和國本土的重工業都得不到扶持,因為技術條件根本比不過海宋的工業。按照市場經濟,買買買的話,共和國對本土重工業的需求都沒有。何來市場利潤推動工重工業發展?
海宋現在的技術進入共和國,產生了奇妙的反應,海宋商人根本想不到,對他們現在對手並不是某一家公司,而是整個國家意志,海宋的技術機械,一進入共和國,緊接著共和國的工程師對這些機械技術進行分析,一系列明確的研發任務條條框框發到生產體系上所有的生產部門這裡,用不著利益驅動下,標準細化了,一個可行電力體系上所有的標準都已經非常明確了,剩下的就靠著,每一個部門過來按照生產任務,把這個標準整出來了。
整個國家動了起來,這種生產動員能力,不是民主國家可以發動的。三哥給武器定的標準一直在變,但是沒有細化到每一個工廠,整個製造業所有體系都不知道自己具體需要解決什麼問題,相互之間的工廠無法為整個國家生產體系相互配合發展,有沒有利潤驅使下讓其自行向著精細化發展。所以每次定的武器標準都是好高騖遠。
1707年開始,這對共和國來說是一個忙碌的開始。以海宋技術為目標的追趕戰役開始了。在未來一段時間,民用品的生產標準一直是僵硬維持。讓人感覺到很長時間生活水平質量沒有變化,世界變得停滯。然而真正的工業核心技術會在一個個明確的標準實現後,開始突飛猛進。
從蒸汽時代攀升到電力時代,發現一百萬個差距,遠遠要比發現一百個問題要好,雖然看起來後者發現的問題要少,但是工業所需要攻克的細節步驟不可能隨著你的主觀樂觀而減少難度,一百萬個問題一個個解決邁著小碎步,穩穩地走過來就是勝利。什麼這個零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