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年海宋大藍艦隊是趙衛國一方演變軍官在這個位面遭遇最後一次有力的威脅。結果在東海演武過程**和國共計試射了二十四枚導彈,其中21枚命中精度五百米範圍內,已經展現出對港口的實質化威脅,然而其中三枚枚的精度是1200米。對於這個結果,趙衛國這位中校也不得不感嘆,純後勤天賦在大後期的優勢太明顯了。
這次軍事演習,給共和國第二個五年計劃上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然而這次東海演武的副作用也是有一點了,首先以氣象研究為目的,從海宋訂購的雷達訂單,徹底泡湯了。這個只能自己研發。反正中國也不缺工業人口,在這方面耗費產能。此時共和國地緣,就連海宋也不自覺的感嘆,太完美了。整個大陸上根本沒有任何一支可以有效打擊共和國的力量。西北地帶是荒漠,歐洲與共和國接壤後還要跋涉幾千公里的冰原才能到達共和國的核心地帶南邊是世界屋脊。南邊是叢林地帶。國防壓力太小了。
根本用不著大造坦克,打造火炮進行陸地國土防禦。海宋曾經有破壞共和國如此戰略地緣的一個機會,那就是在東北,現在說起來,海宋的元老非常後悔,早知道就根本不打東北直接守著朝#鮮半島,掌握亞洲大陸的跳板就行了,只要守住這個有著大量人口的跳板,北方庫頁島的歸屬還可以扯皮一下。
現在海宋也明白了,共和國根本沒有暴兵純粹是在攀科技。這科技攀升怪物速度簡直是在開掛,如果說歐洲那種千萬人口的國家攀科技是一個進度條,共和國這裡是十幾個進度條一起上。而且還不缺資源的那種。海宋元老現在也在算日子,到底還能壓制世界島多長時間。一旦技術平衡出現絕對的差距,冷戰勝負就不是那種誰經濟先倒下的決定勝負方式了。而是直接科技高的一方直接撕開秩序的場面。
海宋現在可以封鎖共和國,建立嚴密的封鎖線,而這條封鎖遲早是要破開的,共和國的國策就是刺破封鎖線,將經濟線沿著鄭和下西洋的線擴散沿著印度洋擴散。什麼時候有什麼實力就做什麼事。直接要求海宋掌控的各大殖民地進行自由貿易,汲取世界資源。不過到達那個時候,海宋如果還是澳洲那個製造業為核心地帶的話,無法在這個世界作為一股強大的製造力量,控制資源產地。海宋的日落時刻就要到來了。
絕不能說當時海宋選擇澳洲為基業之地是錯誤的。因為統一中國太難了。尤其作為一個團體統治中國,這個團體在展現強大經濟力量的時候,同樣也要展現血的意志,也就是這個團體要展現出敢於用命來維護紀律的姿態。然而海宋第一代元老中最年長的那位元老恰恰就在當時看到了元老院的這個致命的缺點。看起來熱血洋溢,但是終究不是組織性極強的土鱉黨。一個女僕分配就會產生巨大的矛盾。這要是面對生死原則上的考驗,到底能不能同進同退。
如果沒有這個意志,根本駕馭不住一隻可以統一中國的軍隊。在中國作戰可不是歐洲的會戰,佔領最起碼都需要四十萬人,這麼龐大的軍隊,一旦軍隊有什麼想法,對掌管軍隊的元老身上掛上黃袍都是有可能的。不僅僅軍隊可能會發生複雜的心思變化,就這片土地的利益階級的反應也是莫測的。中國的情況太複雜,人心在亂世變化的太快,沒有歐洲在神見證下的契約忠誠文化。萬一技術擴散了,卻沒控制住軍隊,再遭到歸化民經濟階層的背叛,海宋元老這隻時空遠征隊就要徹底完蛋了。
所以這位身為元老的老人穩重的為這支跨越時空的年輕人設計了一條穩健的道路,只要沿著另一條歷史線美利堅的道路走下去,吸納人口建立屬於海宋元老的規則體系。新的國度,屬於元老們的國度就出現。所以第一步就是殖民,當時澳洲是正確的選擇。
然而誰會想到,竟然會有專業軍隊跨時空而來。大明倒下後,有人有團體以絕強的決心意志將大陸這個國家統一了。這個年代註定是英雄輩出年代。而英雄註定不是規劃上可以算出的存在。
第二個五年計劃完畢後。共和國重工業輕工業農業均有了巨大的增長。鋼鐵產量一躍到八百萬噸。嗯,任迪在這個階段對鍊鋼裝置的複製簡直是喪心病狂。大量的農業機械在東三省和中原大平原使用,解放了大量的人口,而這些人口在國家規劃下變成了工業人口。在開國的大掃盲後,這麼多富足的工業人口,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想象的。工業人口意味著什麼?每一個專案都需要大量工廠大量工人的配合。意味著在共和國現有體制下,共和國的工業在全力發展。
對於現在的成就,趙衛國在進入這個世界之前想都不敢想。大量的技術已經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