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姆特人現在做不到的事情,蘭特人在這個位面開始做了。
嗯目前這個科技是熾羽穿越前他們世界的最高科技水平。至於理論非常通俗易懂。
在高中物理教科書上,根據法拉第定力閉合線圈內磁通量,也就是磁力線垂直穿過線圈的密度發生變化,閉合線圈內就會產生電流。
地球是一個大的永磁體,磁力線從南北兩個磁極發射出來。而地球大部分表面是和磁力線平行度,磁通量為零。唯獨磁極部分,地磁線從大地北磁極垂直髮射,朝著四面八方散開,然後迴歸南磁極。
如果在北極圈建造一個大線圈,地磁穿過這個區域,這裡面的磁通量就不是零了。然而地磁極雖然有變化,但是基本上穩定。如果線圈中的磁通量不變化線圈也無法發電。
但是地球磁場在一日為週期是發生變化的。因為太陽風,太陽風是從恆星上層大氣射出的超聲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200-800km/s的速度運動的高速帶電粒子流。當彗星靠近太陽的時候,巨大的彗尾就是太陽風從彗核上刮下來物質,反射太陽光後形成絢麗的掃把。
彗星這種小質量的天地在太陽風下會變成這樣,而地球這種大型天體呢,這場星體之間電和磁的較量中,在地球低緯度的人類或許看不到,但是原本應該是對稱的磁力線被壓迫了,面對太陽的那一側被壓迫了,太陽風無法像揉捏彗星一樣將彗星刮下來一層皮變成彗星尾巴,但是它能偏轉地球磁場,儘管地球在自轉,但是始終是白天地球一面被太陽風擠壓,當到夜晚擠壓結束週而復始。
所以極地地磁極附近的磁通量是由隨著地球轉動地面上磁通量被太陽搖晃的。
在任迪的位面,該種太陽風和地磁相互作用的理論,是地球發電機理論,網路上可以搜到,主要研究地球地幔金屬液體繞地球環流過程中地磁變化的影響。該理論推演地幔的電磁。
然而在蘭特人和雷姆特人世界中,他們用超導線圈,覆蓋整個磁極的超導線圈,來替代地幔這一環節。讓一個線圈徹底覆蓋地球磁極因為太陽風和地球自轉而磁通量變化的區域。
現在蘭特人在北極的建造被海底固定的基站,就是準備在北極建造龐大超導線圈的節點。為了實現這個戰略首先磁極必須控制在手,現在地球磁極在北亞在北冰洋的大陸架上。其次要佔據北冰洋大片的海岸線,就像現在一樣幾乎懷抱了半個北冰洋。
一旦建成後會有什麼後果,當磁場偏轉的時候會被超導線圈阻擋,線圈中有電流,也會有磁場,太陽風推動地磁的難度也就大了,也就是說極光看到的而次數會少,而太陽風推動地磁幅度變小,但是地磁更能承受太陽風了,就像一拳打到葉子上飄著的葉子,葉子飄得厲害的厲害,但是實際上一拳打固定的葉子上,葉子承受的力量更大,會一拳打爛。
所以地球的磁力系統會太陽風影響的更厲害了。地磁衰弱甚至反轉的週期會變短。
在任迪所在的戰區上,文明的主流分佈是東西分佈,所以在南極和北極區域,有著劇烈的爭議,開發這種根本來源是地球自轉動能的能源,東西文明根本談不攏。
而雷姆特和蘭特人的文明在星球上是南北分佈。所以這兩個文明一個霸南極一個霸北極。你開發北極磁力發電,榨取地球能量,我就在南邊開發南極。
而戰區中,沒有一國家能獨佔一極,即使宣佈佔領一極,由於其他勢力的虎視眈眈,絲毫不敢做出不義的事情,這對戰區的文明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當地球的化石能源耗盡,又沒有跨越星際文明的障礙,地球自轉的最後能量將是留給下一個文明崛起的最後財富。
不過現在這裡是演變戰場,文明角鬥場,該處歷史線人類文明已經到達了能否前進的焦點,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北冰洋地磁海域,天空中一艘艘飛碟在白色海冰的海面上漂浮,看著海水上露出的一個個尖尖角的鐵塔。
亞特蘭蒂斯已經在這個星球上留下了自己醒目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