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六十七章 艦攻

段銘一步一步的天橋上行走著,在天橋下方是寬百米的電磁加速軌道,一個個三稜錐形的飛行器正在電磁加速軌道挨個挨個的起飛,七十公里長的加速軌道上以每分鐘三波的速度將這一個個錐體飛行器送入太空,整個航母九十六個加速軌道,如果長度沒有七十公里這麼長,整個結構就像喀秋莎火箭發射器一樣,每一個飛行器就是待命的火箭彈。

段銘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朝著左側看了看,遠方的八十七光秒外,大批的戰艦猶如群星一樣掛在天空中,而左右兩側自己一方的戰列艦叢集也密密麻麻的排列在上下左右。

碎星軍團將二十七艘航母佈置在了戰列面的最中央。航母長長的軌道對準了遠方太空的方風帝國的太空艦隊。一批批三稜錐形態的艦載機朝著八十七光秒外敵艦飛行。

太空時代的航母遠沒有海洋時代的航母對戰列艦有那麼大的優勢,海洋時代的航母是超視距打擊,在戰列艦看不到的地方,從三維的高空對戰列艦裝甲薄弱的上方執行灌頂攻擊。海洋時代航母是淘汰戰列艦剋星。

而在太空時代航母對戰列艦優勢並不是絕對的,相對於戰列艦是以高能粒子為武器的主力武器,而航母則是以高爆核彈為主要武器。

在太空中高能粒子運動的速度快。能量以高速突防。難以在中途攔截,只能依靠強磁場偏轉。

而質量武器則是另一種情況,電磁場根本無法偏轉。但是速度慢,彈道固定。如果攻擊的彈丸質量巨大,首先加速到高速是非常消耗能量的,第二長時間固定的彈道是極容易被別人算準軌道,提前攔截的。

現在太空中所有的電磁炮彈丸都是十公斤左右。每次射擊射出一大片。對於這樣的電磁炮彈丸,戰列艦是用複合裝甲硬抗的,一旦有超過一百公斤就會用鐳射炮點上去,用爆炸效應將彈丸摧毀。

而航母的艦載機就是規避這種攔截的手段,這種艦載機質量七十二噸,在太空中與隊友組隊可以相互變軌。

也就是距離較遠的位置,戰列艦的雷達鎖定後了這些艦載機,這些艦載機在下一秒變軌,原本鎖定的光束就打不中了。對於艦載機來說,這個較安全的距離是0.01光秒外,也就是三千公里外。

1.水濺射到睫毛上,眼皮的反應時間:1--10毫秒。

2.手被燙:50-200毫秒。

3.身體被燙:0.1-0.7秒。

4.駕駛員對危急情況處理(緊急剎車):0.2-0.4秒。

然而到達三千公里這個臨界距離的時候,就可以釋放一百個質量為一百公斤的核彈頭打一波了。這時候留給戰列艦的時間,也就三百多秒,三百多秒雷達要準確鎖定這些個彈頭,然後又要鐳射準確攔截所有彈頭,這是相當困難的。正常情況下是四萬發鐳射才能準確攔截彈頭。畢竟這彈頭太小了,就像蒼蠅一樣,看到它不一定能夠打中它。

攔截下一波還有能攔截下幾十架飛機所有的攻擊近乎不可能,這就要看外層的水膜,氣膜,爆炸反應裝甲,柔性液態裝甲,對核爆的防禦能力了。

這一套戰鬥體系曾出現在這個位面的一些七級文明軍隊序列中,但是最終都淘汰了,原因很簡單太消耗先天了。艦載機在攻擊的時候,是有機率被攔截的,雖然機率不大,但是幾乎每次出擊都有部分艦載機被防禦火力擊落。損失的先天最終比不上艦隊對轟。

至於為什麼不用人工智慧?因為管理人工智慧太難了。

一艘艦載機出航,到戰場上的選擇是隨機應變的,有時候選擇攻擊,有時候選擇繞一大圈後就走,然後把情報傳遞給其他隊友。一個攻擊小隊在到達戰場之前是根據情況商量一下再進行攻擊的。

而人工智慧,在戰前給他的設定就必須是攻擊,要麼是偵查。至於到戰場上隨機應變?一架人操作的艦載機多次攻擊不投彈。管理者不會說什麼。反正獎懲制度已經設定了,你不攻擊。

同時其他取得戰果的一個隊伍的隊友,也不承認你在戰場上有任何功勞,直接用獎懲制度處理就可以了。而一架艦載機人工智慧如果在戰場上隨機應變,多次沒有進攻,那麼工程師就直接懷疑是不是自己設定程式的問題了。

如果是讓一群人工智慧商量情報後再隨機應變?然後算一群人工智慧戰果,讓一群人工智慧自己判定自己隊伍中哪一個人工智慧作用最低。呵呵,只要這種人工智慧出現,那麼人類絕不是開心武器效能提升了,而是開始擔心武器有思考能力。哪一點這種人工智慧叢集商量的話題變成了如何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