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拍戲過程中,跟著他們的路子拍攝,能夠切身體會到我們華夏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國外的拍攝尤其是電影,他們喜歡多線拍攝,情節緊湊,可是暗地裡佈下的伏筆在後面一一出來,可謂是每個疑點都很巧妙地解釋好,一般想看這部片子反響如何,好拍續集,所以大部分都採用了開放式結局。這開放式結局不代表沒有結局,所拍的續集也僅僅是借住上一部的人物,再自己衍生出來的主線和故事。
可到了我們華夏,我們學到的是什麼?覺得悲情比較有渲染力,所以除了喜劇形式的外,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悲劇結尾,覺得這樣的會催人眼淚。這樣有有些膚淺了,國外的是賦予角色靈魂,不是模樣,當然這跟我們華夏藝人表達技巧有關。不是為了角色選人,而是人可以將自己所有的特點全部丟棄,來投入到角色中,讓人們忘了飾演者本人。”任奕萌說的太激動,許多許多要說的話都擱在嘴邊,一股腦地全部蹦了出來,華夏的問題大多了。
“覺得開放式結局比較新穎,比較好玩,還能夠繼續續拍,那麼直接便是沒有結局,”任奕萌想起前一段時間汪世瑜跟自己吐槽的一部青春白領勵志片子,一個為了情一個為了愛一個為了價值一個為了定位,長長的三十多集,可以用一句話就能概括,但畢竟是貼合實際,打發時間看就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