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沒有什麼別的意思,不至於上綱上線,我看挺好。”
“好,就這麼定了。”
於是,同學們把“小平您好”四個大字用訂書機訂在了床單上。
忙完之後已經是10月1日的凌晨兩點多鐘了,距離集合時間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大家回到各自的床鋪上休息。
1984年10月1日的那個凌晨,註定是個不眠的夜晚。
凌晨四點,隨著鈴聲響起,集合的時間到了,同學們悄然把橫幅和三根高舉橫標的木杆帶到了遊行隊伍中。
閱兵結束了。
遊行開始了。
歡騰的**廣場,群眾遊行隊伍一個接一個地透過**廣場。
排在科技方隊之後的是教育方隊,當第三十個群眾遊行方隊透過觀禮臺時,最為令人激動和振奮的場面出現了。
京城大學的學生方隊走到**金水橋東華表時,同學們一下子開啟了那條由床單做成的橫幅,綠色大紙上寫著小平您好四個大字,赫然展示在遊行隊伍中,隨即引起了**城樓上、觀禮臺上、遊行隊伍和長安街兩側圍觀市民的極大關注。
“1984年,我們的改革開放雖然已經進行了六年時間,但當時仍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家。京城學生展現的是一個未經審定的標語橫幅,這一舉動無疑震驚了負責慶典現場安全的幾名便衣警察,他們準備上前去制止,但還沒有來得及行動,全場已經沸騰起來,這橫幅像一股強大的電流瞬間擊活了整個**廣場,引起陣陣歡呼聲。”
顯然,王亮說這番話的時候也是激動不已的。
可見當時這四個字的分量是十分沉重的。
誇張點來講,可以用冒天下之大不韙來形容。
或許,這是一次破冰。
那沉重的枷鎖,正在一點點地被開啟、卸下。
“我記得很清楚,京城大學遊行隊伍後面是水木大學的遊行隊伍。當時中央電視臺是全程進行拍攝的,橫幅還沒有舉起來的時候攝像鏡頭已經轉向了後面的清華大學。但當那條橫幅展開,突如其來的歡呼聲傳出後,鏡頭又轉向了京城大學的方隊。在茫茫人海中,橫幅並不怎麼顯眼,很多記者還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呢,高舉橫幅的學生就已經透過檢閱的終點線了。”
《人民日報》的記者搶拍下了《小平您好》的這一經典歷史畫面。
從畫面上看,場面一片歡騰和雀躍,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興奮的漩渦中。
第二天,這幅照片便出現在國內外各大報刊的頭版頭條,傳遍全世界,牢牢地定格成為三十五週年國慶節最珍貴的記憶,成為當時最感人的畫面。
京城大學學生方隊高舉小平您好的橫幅感人瞬間,這經典的時刻化作了永恆的記憶。
王亮意味深長地感慨道:“簡短的小平您好四個字,濃縮了人民群眾深厚而真摯的感情,就像是對家人、對親朋好友的問候,真實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對鄧公樸素、深厚的愛戴之情。”
“這親切的問候和由衷的共識,贏得了受閱軍民的熱烈呼應,反映了民心所在,說明改革開放的政策得到了廣大人民的認同,由此也準確無誤地闡釋了許多價值理念。是一次具有特殊意義的進步。”
至此,1984年秋天的那個徹底故事講完了。
別了,我的1984。
“再往後的日子,過得可就快了,眨眼間就過去嘍~”閱兵的故事還沒有說完,王亮的任務也就還沒有完成。
“1989年是建國四十週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那年沒有大規模的國慶活動,也沒有閱兵儀式。”
王亮一筆帶過,有些東西,不便多說。
又等了一個十年。
1999年10月1日,共和國迎來了五十週年。
那一年,正值世紀之交。
所以,那一年在**廣場舉行的盛大閱兵式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世紀大閱兵。
“1999年,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和預備役等部隊第一次匯入了受閱大軍中。在武器裝備方面,受閱的四十二種裝備,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新裝備,絕大部分都是自行設計和生產的。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解放軍的主戰武器。”王亮道。
對於1999年的這場世紀大閱兵,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所以王亮也不打算多做介紹了。
那是新中國十三次國慶閱兵中兵種最多的一次。
那年閱兵方隊橫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