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光臨這個新建的戶外衛生間,小雅發票,點點收費,兩人開心地忙碌著。那天,點點半年多來第一次沒尿褲子,這樣的遊戲王麗老師協助她倆玩了三天,這三天裡,不管是室內還是戶外,點點都開始主動地去上衛生間了。從第四天開始,點點就完全可以不用協助,很自然地告別了尿褲子,因此,巴學園流行起了戶外衛生間。
我摸到了黃金
記得我的兒子3歲時,剛上幼兒園不久。有一天先生去幼兒園接他回家,到幼兒園後兒子告訴先生:“爸爸,我的褲子溼了。”先生帶兒子到衛生間,以為他要小便,就站在便池旁等。兒子一動不動,先生也沒有多想,以為兒子尿溼褲子,就將手伸到兒子褲子裡摸,想看看溼到什麼程度,結果摸了一手的大便。先生沒有生氣,反而大笑著對兒子說:“哈哈,你看我摸到什麼了,黃金啊!”父子兩個高興地回到家,先生給兒子換洗乾淨後,兒子就自己玩去了。時隔半個月,兒子又故伎重演了一次,先生依然大笑:“我又摸到黃金了呀!”和前次一樣對兒子沒有半句責備。我們也沒有因此告誡兒子以後要記得上衛生間之類的話,沒有將這個事情當回事,後來沒有再出現這類事情了。現在我才知道那是兒子的肛欲期。
後來和先生回憶起這件事,我讚揚他的做法很偉大,在10多年前就能夠做到保護孩子的自尊,那聲大笑和摸到黃金的說法讓兒子完全放鬆,不會因為將大便解在褲子裡害怕被爸爸責備而緊張。我問先生當時為什麼說笑,先生告訴我:“孩子還小,不小心解大便在褲子裡很正常呀!兒子已經怕老師批評,也不知道大便在他褲子裡多長時間了,好可憐啊,我為什麼還要責備他呢?我要讓他快樂一點,就這樣逗他,讓他高興。”我慶幸兒子有這樣一個偉大的父親,他的肛欲期得以順利度過!
朋友約我喝茶,談及她兒子的憋大便問題。孩子憋大便的情況已經近一年了,目前是3~5天解一次大便,最長的時間是7天才解便。起因是孩子3歲剛進入幼兒園時,看到班裡有小朋友將大便拉在了褲子裡,老師的處理的方式在孩子心裡形成了陰影。於是,在一次將大便解在褲子裡後,孩子就開始了對解大便的恐懼,憋大便就此開始。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我一直在成大(3)
最初孩子憋大便的時間很長,大便太乾,解便就很困難。情況持續兩週後,父母認為孩子是便秘,就熬中藥給孩子喝,但沒有效果。孩子仍然2~3天才解一次大便,每次都是憋得不行了然後解在褲子裡。
父母又給孩子使用開塞露和肥皂塊塞肛門,想透過刺激肛門來使孩子解大便。每次給孩子塞肛門他就害怕,老躲著父母,憋大便的時候也不讓父母發現。一個月後,父母停止了使用開塞露和肥皂塊,改讓孩子每天坐馬桶,不管孩子是否想解便都要坐一次馬桶,結果孩子每天像完成任務一樣,直接坐在馬桶蓋上兩秒鐘就起來了,還高聲叫道:“我今天已經坐了馬桶啦!”這樣反覆折騰了半年多,孩子的憋大便問題始終沒有解決。
後來,朋友將孩子轉到一個理念較好的幼兒園,孩子在這個幼兒園很快樂。在對待孩子憋大便的問題上,老師告訴朋友不要緊張,孩子透過遊戲也在對自己進行調整。有一次朋友看見兒子在獨自玩一個遊戲,他對遊戲中的一個小動物說:“我們玩了這麼長的時間了,你要拉巴巴了嗎,現在想拉巴巴嗎?你可以到衛生間去,現在你去坐馬桶拉巴巴吧。”
孩子憋大便的情況已經持續一年多,由於父母“折騰”孩子的時間太長(近半年),又沒有合適的心理醫生幫助孩子,修復的過程也就特別緩慢。這個時候孩子就更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支援了。
我和她一起交流了對待孩子憋大便的處理方法後,她和先生改變了對孩子憋大便的處理方式,不再督促孩子解便,不再對此緊張焦慮,不再每天問孩子“要不要大便”。5個月過去了,在朋友一家人的努力下,孩子終於結束了憋大便的情況。
小便頻繁也是肛欲期的表現
我女兒兩歲半,最近一週老師注意到她一個多小時的午睡時間去了近10次廁所,白天玩的時候去衛生間也比平時去的次數要多。知道這個情況後,我帶她去醫院看了內科大夫,同時問起這個尿頻的問題。大夫給化驗了尿常規,尿檢均為陰性,是正常的。孩子身體和活動沒有其他問題,目前也很健康,這尿頻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尿路感染的典型表現有尿頻(頻繁解小便)、尿急(憋不住尿)和尿痛(小便時感覺痛),有的孩子尿液像洗肉水樣,呈粉紅色混濁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