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
帝國外交部和財務部秉承這個思路,一直在進行積極的部署。這次貿易限制的商品數量之多、範圍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項就是木材,甚至有人把這次的貿易禁令稱為木材限制令。
按照貿易限制的指導思路,武器和用於武器製造的材料是禁運的重點。地底的地理環境不適合生長高大的喬木,因此木材一直是地底缺乏的珍貴資源。而這種資源在地表卻十分豐富,甚至豐富到了廉價的地步,木材也成為了雙方貿易的一項重要內容,當然全部是尼貢吃進。
木材除了用於民生用途外,尼貢也大量使用木材,來製造裝備穴居人和鷹身人的長槍槍柄,以及美杜莎用的弓箭。
特曼的限制令的理由也正基於此。但在地底居民的眼中,禁運這樣一種貿易量巨大、又廣泛運用於民生的資源,無疑是一種明顯的挑釁和刁難。尤其是這項禁令在使團剛剛遇難的時候公佈。
特曼釋出禁令的部門,倒也不是故意撿這個時候刺激尼貢。他們完全是按照預定好的工作計劃,在上級規定的時間內下達禁令,並且知會尼貢聯盟。
應該說特曼的政策是有效的,準確把握住了尼貢的命門。但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地底兩次戰爭的積怨,對以前受自己統治的異族人的歧視,以及帝國機構的官僚作風等,在具體施行的時候,所用的手段顯得非常生硬。
國王把尼貢使團遇襲作為治安事件來處理,帝國外交部被排除在外,兩個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協調和溝通,沒有人去考慮這個時候頒佈禁令對尼貢是否過於刺激。
即使有人想到這一點,但要更改已經做好的工作計劃,必須向上級提交合理的解釋。因為國王的態度問題,外交部上上下下的官員對尼貢都不感冒,無人會去出這個頭。
因此這項在特曼看來合理的禁令,在一個最不合適的時間,遞交給了尼貢聯盟。就像一根扔進火藥桶的火柴,激起了軒然大波。
後世研究這段歷史的人類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特曼的政策是好的,但在執行的時候如果能夠更加圓滑和巧妙,也許尼貢聯盟真的會做出妥協。只要特曼的要價不太過份,就能兵不血刃地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如此,那後來一連串的鉅變就不會發生,特曼一統地表世界也有可能。
……
如果說地底和特曼長期的摩擦和歷史積怨,在地底民眾的情緒中裝滿了柴火的話,使團遇難事件則把這堆柴火烘烤得乾乾的,木材限制令的出爐,一下把乾透的柴堆點著了。
而因斯特破獲的特曼特務事件,又在火頭上澆了一把油。
特曼向地底派遣特務的情形由來已久,在第二軍駐紮的區域,甚至到了司空見慣的地步,但一向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實際上,兩個勢力之間這種事情是很平常的,尼貢也沒少往地表派特務。
但在如今的特殊形勢下,這起事件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人類特務的身份——高階魔法師,也給談論者帶來不少噱頭。
地底一向缺乏魔法師,高階魔法師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高不可攀的怪物。只要想一下特務的這個嚇人身份,居民的第一反應就是特曼派來這麼厲害的人,肯定有重大圖謀,對尼貢非常非常不利。
在街談巷議中,和法師一起捕獲的兩名傭兵被徹底改變了形象。朗斯洛被描述成武技超凡的冷血殺手,而卡恩則成了強壯無比的殘暴巨漢。甚至有謠言繪聲繪色的形容,兩個人類惡魔殘忍屠殺了數百名鷹身人。
而因斯特的形象被無限誇大了,在傳說中他簡直成了坦埃斯第二,新一代的戰神。
說他從天而降(這一點倒沒有說錯),經過驚心動魄的戰鬥,一舉擒獲了邪惡魔法師、冷血殺手和殘暴巨漢。
因斯特對自己在公眾中的英武形象一點也不感冒,他甚至為此非常苦惱。好在自己的名字比較普通,而故事中自己的名字被誤傳成“英斯特”,他倒不至於和人一通名就被當作英雄看待。
雖然年輕的牛頭人渴望成為一名真正的英雄,但這種虛假的事蹟帶來的名聲只能使他感到恥辱。
因斯特很奇怪,謠言雖然荒誕,但在一些細節上卻和實際情況非常接近。他很相信自己的牛頭人隊友,他們應該不會到處亂說。
因斯特現在懷疑謠言的原始版本是從第二軍中流傳出來的,當時有一個小隊的鷹身人配合這次行動。“英斯特”這個名字的讀音很能說明問題,鷹身人說話的鼻音很重,他們確實經常“英斯特”“英斯特”地叫自己。可是這個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