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行動的潛臺詞。
大的原則一致,需要討價還價的就是一些利益分配的細節。
原來是說誰打下的地盤就歸誰所有,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次會戰之後,整個尼貢平原都不會再有任何大規模的地底抵抗勢力,一戰就可以底定局勢,那麼尼貢平原這麼一大塊肥肉該如何分配呢?
如果按照談判的慣例,雙方會為了利益分配進行無數回合的扯皮,談上幾個月都是常事。但是現在是戰時,迪昂和艾爾森加都是軍人,行事雷厲風行,而且他們知道,自由聯盟和地城纏戰在一起的機會太難得了,於是在迪昂丟擲一個讓步很大的條件後,幾方很快達成了協議。
協議的內容是:
特曼和答盟嘉特以安因河為界,分割佔領尼貢平原,尼爾城由四大人類王國共管,一年之後禁止相互攻擊。
安因河兩邊的面積基本差不多,但是尼爾城在分給答盟嘉特的這一邊,也就是說名義上是四方共管,但是對其他三個國家來說,尼爾城就是一塊飛地,實際控制權是落在答盟嘉特手裡的。
特曼的軍力是最強的,但是按照這個協議答盟嘉特的獲利最大,雖然誰都知道特曼和答盟嘉特是死對頭,雙方註定還有一戰,但是有一年的緩衝期,又有安因河這條天然防線,答盟嘉特一方完全可以用這段時間發揮自己擅長防禦的優勢,將半個尼貢平原的防禦經營起來。
因此答盟嘉特的外交人員首肯了這個協議,至於迪昂,出征前國王就賦予了他簽訂這類條約的權力。
兩大勢力達成協議,朋卡和岡斯也就順水推舟了,他們出兵不多,而且本土隔著千山萬水,本來也沒有指望能獲得多大利益。
維持一個答盟嘉特稍稍佔優的戰略均勢,本來就是他們最優先的目標,加上有了尼爾城共管這一條,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在將來地底的貿易等方面分上一杯羹。
二百三十六
會晤剛剛結束,迪昂在草草寫成的協議文字上一簽字,立刻讓法師將自己傳送回特曼軍營。
整個會談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如此重大的事宜,如此迅速的速度,也算是開創了一個先例。
儘管軍情如火,這一個小時還是必須花的,否則特曼和答盟嘉特誰也不敢全力獨自投入戰場,否則自己正在戰鬥,身後被人來上一刀怎麼辦?
現在協議達成,特曼、答盟嘉特、朋卡、岡斯四國的聯合干涉軍,如同甦醒過來的龐然巨獸,開始露出猙獰的爪牙。
自由聯盟和地城鏖戰的戰場上,出現了一隊不速之客。
十幾只獅鷲在天空中掠過,它們沒有深入,只是繞著戰場的邊緣飛了一圈,在其中一隻獅鷲的背上有個人影,那應該是魔法師。
像這種空中偵察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狂風軍團剋制著不去攻擊這些偵察隊,只是在他們過於接近的時候驅逐了事。
當然,自由聯盟的空中偵察也一刻不停地監視著人類聯軍的動向。
答盟嘉特已經完成了對地城阻擊部隊的包圍,正一口一口把頑抗的敵人吃掉。而特曼人卻停了下來,似乎在等待什麼。
不過打先鋒的一支禁衛軍騎隊沒有停,他們在黃金獅鷲軍團的掩護下,不斷迫近戰場。
因斯特和其他自由聯盟的統帥不知道,特曼停止行軍的原因是迪昂正在和答盟嘉特談判,在沒有達成協議之前,特曼人可不敢貿然把大軍投入戰場。
但是迪昂又怕失去戰機,因此讓先遣騎隊繼續行動。禁衛軍全部都是騎兵,加上天空中還有獅鷲助戰,不用擔心會在這種大平原上遭到圍困和伏擊。
這支騎隊的指揮官是禁衛軍的後起之秀阿蘭德,禁衛軍儘管平時駐紮在特曼帝都,但是卻有輪換外出參與作戰的傳統。
阿蘭德就是在同特曼西部沙漠部落的作戰中嶄露頭角的。他指揮下的禁衛軍以擅長捕捉戰機,行動迅速果斷而著稱。
阿蘭德曾經率領一千名禁衛軍重騎,衝破了沙漠部落七萬大軍的陣營,當時他抓住部落聯軍剛剛抵達戰場,各部落之間缺乏協調,陣形有些混亂的機會,一舉破敵,殺傷逾萬。
和戰績同樣出名的,是他的殘暴。在西部作戰的時候,他指揮下的騎隊很少移交俘虜,每次都是全殲敵人,甚至還有他屠殺整個部落,連婦女和小孩都不放過的傳言。
地城入侵地表,阿蘭德和他的騎隊被緊急調回帝都,並參予了那場由迪昂指揮的大反擊。
阿蘭德的表現深獲迪昂的賞識,他本人也積功升為將軍,有了指揮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