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7章 泥也是寶貝

“不錯,紫砂壺和瓷器不一樣,講究釉色和溫度。它很簡單,沒有釉,溫度也相對固定,全靠手工藝和泥料分高低。”

“所謂的紫砂泥料其實是紫泥、硃砂泥、本山綠泥等三種,而以紫泥為主。三種泥料皆可單獨成陶,又能互相摻合配製成不同色調!”

“由礦裡採掘而來的泥料,外觀類似岩石,不能用水直接膨潤,經陳腐後能風化成細碎的顆粒。傳統的加工方法是用石磨碾碎過篩,加水拌和後經人工翻覆捶鍊直至達到理想的可塑性製成成品泥!現在是採用拋球式雷蒙粉碎機粉碎,過篩後加水拌和經真空練泥機制成成品泥!”

許四海拿起一把壺道:“你看這個壺,標準的趙山莊紅泥,從宜興市丁山趙莊山石黃嫩泥礦中精選出來的嫩泥原料,內含二氧化矽、石英等多種特殊天然礦物成份。朱泥絕對算上乘好泥,趙莊老朱泥,系由趙莊山嫩泥礦的底層“黃石黃“中之精華挑揀提練而成;外觀呈咖啡黑色,有飽經滄桑之質感,色調硃紅而不妖豔,使用日久益現沉蘊古老氣息,故以產地之名命之,為瀕臨絕滅珍貴之名泥。”

吳天緣拿起壺,趕緊交流一下,用心記住線索和感覺,這都是寶貝!

“泥料要經過好幾道工序,首先是曬泥,把開採出來的紫砂泥礦,露天曝曬,任憑日曬風吹雨淋,因剛開採出來的紫砂泥礦,其硬無比,性質剛烈,須露天曝曬,任憑日曬風吹雨淋自然風化瓦解,風化時間越久越好。”

“然後是陳腐,開採後的紫砂泥礦,經曬泥、篩選、輾碎、收集泥粉、過篩、和水攪拌、真空成條、把紫砂泥礦煉製成熟泥後,放置在陰溼的地方,需保持一定溫度和溼度,溼泥經過陳腐,成為腐泥。讓水份均勻分佈,使泥料腐化,有機物質分解產生膠質,這種方法就是養土。”

“養土的好處,可提高可塑性,減少在成型過程和生壞陰乾時的開裂,其燒製成器後表皮結晶溫潤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

許四海又拿起一把壺道:“這是段泥,早期稀有泥料,本山綠泥原礦提練而成。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吐黑“。”

“這幾年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極少吐黑.感甜嫩綿密,質堅而溫潤,呈近田黃色調,透氣率均佳;茶湯順和平適,操作衝茗技巧要求不高,甚適生手使用。適合泡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

“這是大紅袍,由宜興在任途村與紅衛村交介處小煤窯礦區,所開採的夾層嫩泥。含氧化鐵,在煉泥過程加入天然鐵紅粉提升紅色,經過窯燒會變成大紅色,泥質細膩密度高、高結晶,泡茶柔順好喝。”

“此泥紅豔奪目,氣質高雅,令觀者滿受瑞氣臨身,鴻運當頭之意,為瀕臨絕滅之極品朱泥!大紅袍泥料低張力,收縮比幾乎達紫泥系的三倍,製作時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於增添紅泥豔潤調色之用,為傳說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極品朱泥之一。”

“燒製時易起節皺、開裂、塌陷、變型、窯溫輕者偏黃易還原,重者變形起泡,成品率不及二成。燒成後質感綿密、緊實細緻,持之紮實沉重、紅潤豔麗,泥中極品,無以倫比。衝淋熱水後色變極大,呈紅中帶紫,養壺易現“包漿”之美。”

吳天緣趕緊接過來,研究一下,這是他要尋找的極品礦泥,天緣堂的紫砂壺也要走高階。

“清水泥,為原礦紫砂,赤鐵礦、雲母多早期較常見的泥料,泥性容易掌握,穩定性高。是紫砂泥料裡的一種上等泥料,泥色醇和爾雅,文人氣息濃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現紫砂風華;易與使用者產生共鳴,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

許四海告誡道:“這也是市場上很多黑心商人仿古的主要泥料,用清水泥來高仿明清老壺,經過一些特殊手法快速包漿,冒充大師壺騙人。”

吳天緣也看了看,記在心裡,這種泥也有價值,以後天緣堂仿古就可以用它。

“藏青灰泥,也是明末清初廣為流傳之泥料,近年來開採量少,故成品甚稀。呈深紫灰色調,因滿布顆粒,觸感特殊,玩家喜呼“鯊魚皮”,是甚為難覓之特優級泥礦。”

“燒成後雙氣孔結構明顯,空氣對流順暢,簡樸古雅,老味十足,別具明代紫砂原料氣韻。砂感重而不刮毛,色澤如紫似灰,沉重紮實不妥協,似硬漢風格,適合泡紅茶、綠茶、烏龍茶等。”

許四海最後拿起一把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