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章 圖書館建造成功

在木質和石質房屋普遍只能達到三層樓高的大楚,這棟房子可謂是鶴立雞群。要不是因為秦州那邊鍊鋼工作有所進展,還建不起這樣的房子來。

這一點讓平安很滿意,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就是要讓圖書館成為京城的地標性建築,大家只要站在高處往這個方向一看,就能夠看到它。

這樣,它的存在才足夠深入人心。

果然,房屋建成之後,幾乎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百姓站在不遠處參觀,還有人主動詢問施工中的工作人員,“這圖書館什麼時候能夠建好?真的什麼人都能進去借書?”

平安偶然過來視察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索性在這裡設立了一個臨時諮詢點,專門解答大家的問題。

當然不是“什麼人都能進去借書”,短期內只允許在圖書館內看書,並不允許外借。將來開通這項服務,也必須要在圖書館登記戶籍證明,有街坊鄰居幫忙佐證,確定是本地常住人口,辦理借書證的人才能借書。而且限定期限歸還,否則的話就會罰款。罰款金額是逾期未歸還的書價格的十倍。

諸如此類雜七雜八的問題還有很多,平安要讓百姓們接受這個新事物,就要除去他們心中的疑慮。果然臨時諮詢點開設之後,前來諮詢的人絡繹不絕。

不過令人發愁的是,絕大多數人問的都是重複的問題。極大的浪費了人力物力。

最後平安索性決定,僱那些諮詢過的百姓來幫忙解答這種簡單的基礎問題。因為只要回答別人的問題,所以就算一天只有幾個銅板,這些人也十分樂意。反正他們既然已經知道了,要是有人問起,本來也會積極回答。現在有錢拿,就更加認真了。

這樣一來,知道訊息的人越來越多,幾乎席捲整個京城,而且還在往外蔓延。

圖書館還沒有開放,就已經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就連朝臣之中,也有不少覺得十分感興趣。他們自己家裡的藏書再多,又怎麼能比得上皇家?而皇室的藏書有司禮監的人負責管理和儲存,大臣們除非向皇帝請求,否則也是不能隨意翻看的。

而現在有了圖書館,皇帝已經答應平安,讓經廠那邊將皇室珍藏的孤本,善本全部都印刷出來,供人閱覽。雖說看不見原本,但只要不是愛好收藏古物,只是想要看書的話,這就已經足夠了。

畢竟有些寒門出身的官員,最初的時候擁有的藏書,都是自己去富貴人家之中借書,然後自己抄寫下來的。那種辛苦他們再清楚不過,所以現在能有這麼好的渠道,大家自然十分高興。

而真正讓朝堂上下對這件事關注起來的,是江南溫甯之老爺子上的一道奏摺。

在這道摺子裡,溫甯之表示自己可以將溫家的藏書翻印出來,捐獻給圖書館,讓廣大讀書人得以閱覽。

皇室的藏書雖多,但大楚畢竟立國未久,多數藏書都是戰亂之中劫掠來的。雖然種類豐富,有不少孤本珍本,但實際上論到藏書的豐富和完整性,卻還是遠不如江南的世家大族。

畢竟江南少受戰亂,這些大家族即便在朝代更迭的時候也能夠屹立不倒,歷代積累下來的藏書和財富,都是令人眼紅的東西。

而現在,溫家卻主動將這些藏書捐出一份來,這該有多麼大的價值!

而且溫家向來為江南文士之首,他們都表態了,其他的家族還會遠嗎?如此一來,圖書館的藏書之多之全,恐怕會遠超大家的預料。如此,自然也就值得這些朝臣們重視起來了。

因為古代印刷術的落後,再加上歷史悠久,古代書寫的時候又沒有標點符號,所以就算是同一本書,各個版本不同的話,內容或是註釋也會有所不同。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東西,研究的時候可以相互印證。

只不過這時候大家的習慣都是敝帚自珍,就算分享,也只跟寥寥數人。如果不是建立圖書館,恐怕根本不可能見到這等盛況。

古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之所以如此,其實是因為古代讀書十分困難。所以許多文化大家,終身也只鑽研四書五經之中的一本,固然是因為這樣比較容易有所成就,但更是因為他們往往沒有別的選擇。

不過,溫甯之在奏摺裡也提了要求,他希望江南也能建立一間圖書館,規模跟京城差不多,而且現在就要建。

這是平安跟溫老爺子交換的結果。他要請傅彥出山,讓溫老爺子幫忙,卻也不能讓人白幫,所以就給出了這個好處。若非如此,溫老爺子也不會在信中連傅彥過去的那些事都告訴他。

反正江南文風鼎盛